老李解惑:教书15年历经两个成长阶段,从what到why

时间:2022-06-20 14:27:48  作者:犀牛教育 来源:犀牛教育

教书15年,越来越发觉教书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教育培训行业是落魄的知识分子的最后一块避风港,就如送外卖和跑滴滴是失魂的乡镇青年最后一个温柔乡一样,这两个行业都承载了大量的摩擦性失业的青年人。

 

在书中找不到黄金屋的小镇做题家,以及万众创业中被拍在泥巴里的乡镇青年,因为这两个行业来钱快且一个只要求纯粹的智力,一个只要求纯粹的体力,所以撸瑟们容易来到教培或者外卖这个客栈,本想喘口气歇歇脚再奔赴自己的远大前程,抬望眼,却发现追梦的路断的稀碎。当梦想被摩擦,失去自己理想的行业就变成永恒。

 

这两个行业特别像,包含两种人,一种是把这里当成了客栈,喘口气歇歇脚然后离开这里,比如老罗;还有一种,就是如我们,本来也是把这里当成客栈,无奈基底太贫,但住的时间长了,这里便也成了家,比如老俞。

 

图片

 

 

刚入行时,因了小镇做题家超强的比较优势,慢慢就成了别人口中的名师。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名师,物以稀为贵而已,连高中都没毕业的老罗都可以给在课堂上给大家讲agreeable melancholy的段子,就跟岳云鹏初登舞台讲穿着秋裤的白蛇一样,都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特殊记忆。

 

就跟今天的新东方英语老师降维打击直播卖瓜,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个现象跟莱斯大学博士毕业的黄西、北大毕业的李雪琴降维到脱口秀节目里一样,一个行业里下里巴人太多,阳春白雪就会降维卷进来。然后完成整个社会的大升级。所以再过几年,诸如清华博士毕业开出租车、斯坦福MBA毕业创业卖煎饼的梦想都会照进现实。

 

当老师第一个五年,其实都在教What。

 

我培训过很多老师,问他们同一个问题,文章分为几种类型?所有人都可以回答出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三种,小学的知识,毋庸置疑。但是如果问为什么文章会分为这三类?没有一个人能说得出来。

 

所以教书的第二个五年,则是在教Why。

 

很多老师教到三年到五年的时候,特别容易离开教培行业,因为感觉都是在输出而没有输入,教的年岁越多就越空虚,顺带着养成了懒惰傲慢随意任性的工作习惯。如果只是教What,是特别容易的,采用不完全数学归纳法,把历年真题刷几遍,然后就可以上手来教了,从而特别容易躺平。

 

每一个刚入行的人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当时记忆特别深刻的一个GRE单词是Cobbler(补鞋匠),每次教这个单词都会暗自神伤,红宝书里用谐音法记Cobbler(可补了—补鞋匠)都会联想到自己的职业,与补鞋匠无异。想逃离。

 

做任何行业,一旦躺下去,爬起来都要费点力气。

 

什么时候,当你开始教授Why了,你才会喜欢上教学。当你开始教授How了,则体会到师者的责任重大。

 

图片

 

我什么时候才开始学会教书的?挺特别的时间,就是12年至14年中欧商学院读书的时候。周一到周五在中欧商学院坐着读书当学生,周六周日赶回南京站着教书当老师。

 

老师与学生的身份来回切换,才发现自己真的不是一个好老师,开始讨厌自己、可怜自己,甚至后怕,感觉特别对不起以前的学生。靠数学归纳法教授的那点东西,顶多还是小镇做题家的一种延续。

 

Why?

 

从术、法、道层面来讲,what层面的术是最简单的;从what层面的术上升到why层面的法,则需要经历一番自我否定与雕琢;如果再从why层面的法上升到how的道,则需要责任与扎根于此的喜欢。

 

所以,当老师,真的没有那么简单。技于术、精于法、臻于道,每个的升华,都需要极其努力地工作、坚持学习与自律。只有到how这个层面,能力才能实现真正的转移,因为道这个层面,所有行业大抵都是相似的吧?

 

每一步成长,都需要五到七年的积累,需要不轻易放弃、自我成长与提高。

 

图片

 

 

 

 

关键字:老李解惑,李现伟,犀牛教育,

推荐资讯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