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中学生数学竞赛的版图中,AMC10数学竞赛始终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国际顶尖中学数学赛事的代表,更是 MIT、斯坦福等名校在招生时默默关注的 “能力标尺”—— 优异的成绩不仅能证明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更是通往 AIME(美国数学邀请赛)的必经之路。对于志在冲击全球 TOP 学府的学生来说,拿下 AMC10 的 1%,无疑是学术履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A 卷:2025 年 11 月(具体日期待官方公布)
- B 卷:2025 年 11 月(晚于 A 卷约一周,具体日期待官方公布)
两卷的难度、知识点范围完全一致,仅为不同试卷。考生可选择其中一卷参加,也可两卷都考(取最高成绩作为最终参考)。这种设置给了学生更多灵活安排时间的空间,尤其适合担心单次发挥失常的同学。
- 成绩查询:考试结束后 6-8 周,可通过报名渠道查询分数;
- 电子证书:同期开放查询,证书上会明确标注成绩排名(如是否进入全球前 1% 或前 5%)。
AMC10 面向 10 年级及以下学生,但 6-9 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储备和思维成熟度不同,备考策略需针对性调整。
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在知识点覆盖上存在明显短板(比如初中阶段的代数、几何尚未学完),因此 “补基础” 是核心任务:
- 暑期攻坚:利用暑期系统补充 AMC10 核心知识点,重点攻克代数基础(如方程、函数)、平面几何(三角形、圆的性质)、数论初步(因数、倍数、同余)等内容,确保不留知识盲区。
- 串联与训练:秋季学期开始后,用 2-3 个月进行知识点串联,通过专题练习(如 “应用题解题模型”“组合计数方法”)将零散知识形成体系,同时每周保证 1-2 套基础题训练,熟悉题型逻辑。
- 考前冲刺:考试前 1 个月,聚焦错题本和薄弱模块,比如针对 “数论中的不定方程”“几何中的辅助线构造” 等高频易错点专项突破,同时模拟真实考试节奏进行限时训练,提升答题速度。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数学基础,备考重点在于 “查漏补缺” 和 “解题技巧升级”:
- 有竞赛经验者:先复盘过往成绩,明确薄弱模块(比如是否在组合数学或概率题上失分较多),针对性补充高频考点(如排列组合中的递推法、几何中的相似与圆幂定理)。建议用 1-2 个月梳理历年真题中的 “难题规律”,总结解题套路(如极端原理、构造法),再通过模拟题训练强化应用。
- 无竞赛经验者:先做 1-2 套近年真题进行 “水平测试”,摸清自身在知识覆盖(如是否掌握对数、三角函数基础)和解题速度上的差距。根据测试结果制定计划:基础薄弱的同学先用 1 个月补全知识点,再进入专题训练;基础尚可的同学可直接从 “高频考点 + 解题技巧” 入手,同步进行限时模考,适应 AMC10 的题量(25 题,75 分钟)压力。
针对备考学生开设多种AMC10数学竞赛培训课程,包括全程班、优享班、基础班、强化班和冲刺班等,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
基础班(50小时):深入学习单个知识点,夯实考试必备知识,通过分类习题定位学生薄弱环节。
-
强化班(30小时):串联知识点,完成专题训练,强化数学思维,查漏补缺。
-
冲刺班(30小时):模考测评,调整做题节奏,优化70分钟精力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