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用“上帝不会掷骰子”来表明自己对物理学大一统理论的信仰。同样地,在我看来,任何事都不是随机的,你每一滴付出的汗水终会化作成功时幸福的眼泪。
大家好,我是武汉英中高二IBDP1-3班的张景元,2020年度BPhO英国物理奥赛金奖得主,很高兴在此为大家分享我关于BPhO的一些回忆。
我很早就知晓BPhO,但也只是知道它的“难”、“深奥”等让人望而却步的形容词。直到去年六月的一天,当我的英国化学奥赛UKChO冲上金奖,竞赛任务大大减轻时(其实我主申化学),心中才突然升腾出一丝“要不玩玩物理呗,反正只是玩玩,不亏,得奖还血赚”的放松心态。加之当时正值暑假,我便成功入坑到物理竞赛军团里。
有了前面准备化学竞赛的经验,上手物理竞赛便快了许多。
当时我先选择AP物理1/2的书来看,虽然书很简单,但是初步形成了高中物理的知识框架。基础书看过两三遍之后我便开始啃《物理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Physics)。这本书全面又细致地讲解了物理学的几乎每一个模块,并配有高质量的例题。由于是物理考试,我看书时着重关注理解知识点以及题型,而不一定需要每个字都看进去。
经过了书本的洗礼,万里长征才走到了一半,剩下一半要靠大量的刷题来实现。
物理题千变万化,却万变不离其宗。我需要在不同的情景中反复强化对各种物理模型的熟悉程度,才能在对付BPhO的新颖题时游刃有余。
临考前,学校负责物理竞赛指导的学术老师Daisy专门安排了多节复习课程用于考前突击和答疑。课上,不仅有老师精心准备的考点讲解,还可以与对物理具有相同热情及实力的同学们交流讨论。学校安排的竞赛辅导课程节奏紧凑,内容覆盖了考纲的方方面面,让我受益匪浅,甚至在考题中找到了些许老师出的模拟题的影子。
最终,在经过学校老师的系统培训后,我坦然地走进了BPhO的考场。
考试当天异常炎热,多多少少让人烦躁,加上考场内拥挤却又肃杀的环境,原本只想作为副业,想顺便弄弄物理的我也难免有一些紧张。从让我考完崩溃的CCO,到无从下笔的PUPC,再到广度逼近国内竞赛的UKChO,2020考季的试卷难度成倍增长,BPhO尤其如此。
今年的BPhO第一部分正常五分的题被分成了两部分,让考场上的我们在速度与正确率这个让人头疼的反比关系中无限趋近于前者。
当我第一部分做到60分左右后(卷面80多分,满分50),只能祈祷算的全对,赶忙跳到Section 2。今年的第二部分删掉了我最喜欢的电学,留下了看也看不懂的两个光学、核物理、无比难算的力学、天体和新颖的晶体衍射。我选择了稍微approachable的天体物理和看似“化学”实则六个维度的晶体衍射,大约完成了19分没检查就交卷了。
考后,每个人心态貌似都很爆炸,不愿提及此事。这种紧张情绪更是在闹上知乎的超长出分周期中愈演愈烈。由于我出分前就知道超级金奖只有54分,开奖后我以为我炸了(这是要算错十几分才能拿到金奖),还把告诉我分数的同学骂了一顿。
转念一想,只准备了这么短的时间,而且本身当时也没有检查难免算错。上帝是不会掷骰子的,我没有达到预期的成绩也算合情合理。但领略到了物理的乐趣,感受到与物理大佬们思维火花的碰撞,足矣。
从去年夏天到现在,准备物理竞赛也有个大半年了,我也有许多体会。总的来说,BPhO很考验一个人的理科综合实力。有时候我们不一定会知识点,但通过题设结合自己的推断能找到答案。它的许多问题也很有意思,对学习其他学科大有脾益。
另外,它也不像国内竞赛那么难,可以较好的培养我们对物理的兴趣。而对于接下来想申请物理专业的学弟学妹,我非常鼓励你们参加BPhO:不仅仅是物理硬实力的展现,重点是你能在当中找到科学的魅力。
若想要准备这个比赛的话,我有两个诚实的建议。首先,在知晓具体知识点前,先培养物理学的知识框架。声光力热电,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组合,夸克与轻子的堆积,亦或只是上帝的骰子,理解物理有很多的方式。关键是,你需要先构建学习物理的知识网络,再填补具体知识点,这样会事半功倍。另外稍微实际一点,在学习物理知识点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公式的推导和模型的应用。很多时候,我们运用的公式会变形,你需要找到本质,顺着题意一步步推断方可找到答案。同样,物理模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靠多刷题、多刷题、多刷题(重要事情说三遍),才能熟能生巧达到庖丁解牛的效果。
最后,请大家相信上帝不会掷骰子,现在奋斗的你或许下一刻头顶桂冠。祝大家在物理中找到快乐,爱物理,再想着考试,从而开启一个充满挑战却收获颇丰的物理学习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