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MCM作为美国高中建模大赛,受到全球广泛认可,其要求团队在14天内完成一个开放性数学建模问题,并提交一篇完整的英文论文,这对于很多从来没接触过数学建模的学生来说,或许有些难度。
不过,官方规定,只要参赛学生能够完成比赛,就能拿到奖项,但不同奖项的含金量差异巨大。 那么,HiMCM的奖项具体如何划分?O奖到底有多难拿?第一次参加HiMCM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HiMCM的奖项设置:
HiMCM的奖项共分为五个等级,按含金量从低到高依次为:
Successful Participant
(成功参赛奖)
☑获奖比例:约25%-35%
☑获奖要求:论文完成基本建模过程,逻辑清晰,但模型可能较为简单,分析深度有限。
☑适合人群:首次参赛、经验不足的队伍,只要认真完成比赛,基本都能拿到该奖项。
☑获奖比例:约20%-25%
☑获奖要求:模型具有一定创新性,数据分析更系统,论文结构更严谨。
☑含金量:属于中等水平,适合有一定建模基础的队伍。
☑获奖比例:约15%-20%
☑获奖要求:模型设计优秀,数学方法运用得当,分析深入,可能包含一定创新点。
☑含金量:在申请大学时已具备一定竞争力,尤其是对理工科专业。
☑获奖比例:约7%-10%
☑获奖要求:模型极具创新性,技术难度高,论文表达专业,接近O奖水平。
☑含金量:仅次于O奖,属于全球顶尖水平,对升学有显著帮助。
Outstanding Winner
(特等奖,O奖)
☑获奖比例:仅约1%-2%
☑获奖要求:模型极具原创性,数学方法高级,分析全面深入,论文逻辑严密、表达流畅。
☑含金量:HiMCM最高荣誉,全球每年仅10-20支队伍获得,对申请顶尖名校(如MIT、斯坦福等)有极大助力。
从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完赛就能拿奖”,但高等级奖项(尤其是O奖)的竞争极为激烈,需要团队具备极强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
给大家整理了HiMCM历年真题备考资料
涵盖2000-2024年Problem A/B获奖文章
建模推荐阅读书单电子版
根据官网披露数据,22-24年近三年来,O奖的获奖比例正在逐年下降,同时,其他F奖、M奖也一样在下降。只有难度降低的H奖和S奖的比例在慢慢上升。
这也侧面反映出HiMCM对于高奖项的获奖评分标准更加严格,对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和筛选的权威性也越来越高。
但却很鼓励孩子们参加数学建模,培养自身的建模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对于HiMCM大赛来说,掌握数学建模能力是基本功,想冲最高奖项O奖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能否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如微分方程、优化算法、机器学习等)?
🔘能否对模型进行合理改进,使其更贴合实际问题?
数据分析与编程能力也是考量的一部分,比如:
🔘能否使用Python、MATLAB等工具进行高效计算?
🔘能否通过数据可视化清晰展示结果?
其次是论文写作能力,一篇优秀的英文论文需要考量:
🔘论文逻辑是否严密?
🔘英文表达是否专业、流畅?
🔘图表、公式是否规范?
其次,作为科创型竞赛,HiMCM尤其注重模型是否有独特见解?以及所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O奖团队的共同特点: ✔ 通常有1-2名数学/编程高手 ✔ 论文写作规范,逻辑清晰 ✔ 模型创新性强,而非简单套用现有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