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获奖人数
获奖人数越少,通常比赛竞争力越高,但并非绝对,即便产生大量的荣誉,只要有足够的参赛人数,或者是多次晋级的结果,比赛依旧有高含金量。
②奖项设置
奖项设置复杂,名目繁多的赛事,通常含金量都不高,人人都有荣誉,还比什么呢?
③获奖比例
过高的获奖比例下绝对没有高含金量的赛事,通常高级别奖项比例都在1%左右,例如AMC的DHR、HiMCM的Outstanding等等。某些国内教育机构举办的商赛甚至一支参赛队伍出现七八个奖项的情况,邮票是集全了?然后呢?
④参赛人数
人数越多,受众越广,比赛的影响力也越大。
⑤选手分布
通常情况下,参赛人数越分散,比赛影响力越大,含金量也越大,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市级 大家耳熟能详的学科奥赛,到最高级别便是IMO/IChO/IPhO。
⑥组委会
有稳定的有名望的举办方以及在全球各赛区有承办方的赛事,含金量往往都不错。
⑦比赛历史
历史悠久的赛事,可信度、知名度都会大大提高。
⑧商业化程度
商业化的赛事,或有商业公司/教育公司运营的赛事,通常含金量都会大大折扣。
⑨同类赛事数量
同类赛事越少,说明该领域赛事的普及程度不够,含金量会偏低。
⑩对应的大学赛事
有对应大学生级别赛事的国际比赛,通常更系统、比赛更有难度层次,这类比赛虽然少,但是含金量往往是一流,例如HiMCM vs MCM/ICM;USACO/NOI vs ACM、ICPC。
⑪报名费用
高昂的报名费和部分高昂的出国参赛成本,会使得比赛参赛门槛变高。
⑫评委权威性
评委在学术界及相关领域的影响力,会直接影响到比赛含金量,东拼西凑的临时评委,很容易成为乌合之众。
⑬比赛章程
有详细,系统,一致的比赛章程,会使得比赛含金量更高。
⑭参赛者年龄层次的划分
划分越细,往往赛事的出题,评比等系统,这类赛事规模也比较大,往往都是含金量高的赛事,例如AMC、C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