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息光阴,转眼三年整,不舍一千多个昼夜。过去三年,虽白云苍狗,历经双减、封城、解封三次国家级灾难,犀牛岿然如斯。惟敬天爱人,叹运气垂青于一群勤奋、有爱、有追求的小伙伴,济济一堂,人才蔚起,事方成一点。
常与同侪闲聊,在这逼仄的国际教育赛道,如果不想以小工作室形式偏安于一方,还有点事业心和奔向远方的小梦想,何以解忧?首先业务能力得过关,才能过百万级的门槛;然后再过自己人性缺点这一关,才能聚集到志同道合的一群人,方过千万级的门槛;再者,得有体系、制度、文化、产品、团队,才能过亿级的门槛;最后,你需要一个时代,才能趟过去十亿、百亿的河宽。
教书十七载。如果不是今年要做手术,还会一直再教下去。教了这么多年,方知有些不可教。比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机构的教师都不可教,我们能教的只是考试的能力。
在学习的兴趣方面,社会起的作用更大;
在学习的态度方面,家长起的作用更大;
在学习的习惯方面,学校起的作用更大。
然而,从长期、全局、国家战略来看,考试能力的提高确实弊大于利,当然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孩子未来最重要的一个保证。
然而,整个社会充满直播乱象,谁还会对无聊又无趣的学习感兴趣?家长都忙着生忙着活,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首先是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校的老师机构化,怎么可能认认真真地去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呢?教育水平的提高,需要每个参与方一起努力,不可老一直拿着培训机构作为唯一的替罪羊。
教了这么多年书,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智慧到底是什么。做事聪明一点,乃“智”;做人傻一点,乃“慧”,所以智慧是两件事情。作为培训机构,我们能教的只是“智”当中很小的一部分,“慧”则需要陪伴、纠偏、反思、精进,对于机构来讲,很难去做。
今天的很多人,智而不慧,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古人则慧而不智的多,典型的如曾国藩:考了七次才中秀才,军事上要“打呆仗结硬寨”,待人接物尚“拙”,你很难将他与聪明两个字联系在一起。然而瑕不掩瑜,这并不能掩盖他的“慧”的庞大。
我跟很多家长分享过,理科决定了一个孩子人生的下限,而文科则决定了一个孩子人生的上限。从长远来说,多去读一些“闲书”都要比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培训机构要好得多。犀牛这样的机构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提高学习的效率、减少备考的时间,然后让孩子省却更多的时间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去徒步、去游学、去读几本巨著、去写作、去听喜欢的音乐会、去谈个失败的初恋…...
连考试的官方机构都在以实际行动去鼓励考生少花时间在这些标化考试上:托福、雅思、SAT、GRE、GMAT、LSAT等考试缩短考试时长,降低考试难度,很多大学开始不那么注重标化考试成绩甚至降权或取消标化的比重,核心原因是AI时代的大背景。
在AIGC时代,郭德纲可以用流利的英文讲相声,第N代的大模型可以自己创作出媲美于贝多芬的音乐,估计AlphaGo的第五代可以打败任何一个围棋选手…...一个学生所掌握的内容本身已经不那么重要,这些有标准答案的考试,ChatGPT都可以给出完美的解答,我们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学习呢?
同样的事情早就发生过了。
十六世纪开始,那时的“数学竞赛”:意大利的数学家比一下谁能够手动解一些三次方程、四次方程,傲慢的伯努利让牛顿给出最速降线的方程的解,等等。在二十世纪早期,随着计算器的出现,这些解高次方程或者微分方程的能力都显得相当拙劣。今天的数学竞赛,更考察对数学工具的选择和使用、解题的路径的敏捷性等,即数学思维的本质,所以任何国家的数学竞赛不必去让学生去求解高次方程、去计算天文数字的加减乘除、计算复杂的微积分题目。
就如,所有的标准化考试只会越来越简单,因为这些考试所反应的能力已经被人工智能给标准化了。作为将来社会化大分工下的工作人士,机器都已经具备的技能,你没必要再花那么多时间去掌握。这也是竞赛和背提为什么显得越来越重要,不止对国内读高中的学生,对美高、美国本土学生以及全世界其他地方学生是一样的。
中国的高考是指挥棒,美国的人才选拔制度也是一个指挥棒。
所以我们不遗余力的去培养这些将来可以彻底消灭我们的人,长江水不会倒流,而且后浪必然会把前浪拍在沙滩上。
过去的三年,很残酷。前段时间生日的当天,竟然在手术台上度过。特别感谢这次手术,使我从一个智而不慧的人走向真正的智慧,开始大量的去读书、锻炼、独处,做了很多减法:体重减掉很多,不好的习惯减掉很多,身边无效社交以及人脉减掉很多。昨天看好友Michael过四十岁生日的朋友圈,他对“不惑”有点疑惑,在我看来,“不惑”就是毫不犹豫的做减法。有时,生病是一种走向更健康的方式,这个观点还是2005版的SAT的官方指南PT3里面的一篇阅读文章。
过去的三年,很悲凉。犀牛来来去去走了很多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网上有一些关于我的被网暴的视频或文章,没必要去解释,有同事劝我花点钱把这些负面消除掉,毕竟犀牛也算是有点影响力了,而且有友商天天拿着这些负面去说事做文章。我拒绝了。一个人的缺点与优点同样重要,互联网时代,一个完整的人比一个完美的人,更难能可贵。再者,这几年我也不断在成长,因为自己的性格原因使得这些被记录,也是给自己一堂难能可贵的教训,惊醒自己时刻成长,以及谦逊之心对待人做事。
过去的三年,很美好。依然上了很多课,因为教竞赛课程,碰到了很多很优秀的学生,他们对一些问题的更好的解决方法,使我感到没有备好课的惭愧;碰到了很多特别契合的家长,好几个家长知道我身体不好,一直送一些偏方,现在身体慢慢养过来了,他们给犀牛的发展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碰到了很多友好的友商,大家彼此同盟,竞争中也有合作,彼此互相成就和欣赏;同时感谢这个时代,因为双减,没有了资本入场搅局,可以让认真做事的人真正地发光。
特别感谢犀牛的每个小伙伴,不论是在职的,还是离开的,我们在教学和咨询上追求专业,在沟通和协同上追求真诚,作为一个团队,不止同甘,在过去最困难的两年更能共苦相濡。
对于未来,不敢奢望,走好每一步,做好每张PPT、上好每堂课、做好每个规划,期待每个学生能在我们这里花更少的时间达到自己的目标。
然后,开心地离开这里,勇敢地迈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