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EM竞赛是一项综合赛事,包含多个学科,覆盖生物学、数学、医学、信息等领域,学生可以自由选题,然后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竞赛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和认可度,不同学科的学生均可参与其中,iGEM竞赛含金量及赛事设置安排,了解一下:
iGEM竞赛受到全球知名院校高度认可,无论是藤校还是G5名校,均每年参加比赛,国内的清北复交等知名院校也都纷纷加入其中。
顶级学术杂志关注 含金量超高
iGEM竞赛以科研为导向,学生需要动手实验来参与,并且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文章。此外,iGEM竞赛的答辩环节,评委均是来自自MIT、Duke、JHU等顶尖名校,会对参赛学生进行30分钟的提问。
比赛情况及研究成果,每年都会刊登在《Science》、《Nature》、《Scientific American》、《Economists》这样的顶级学术杂志上,像BBC这样的传统媒体也会关注比赛并且进行跟踪报道。
某种层面来说,iGEM的获奖成果≈SCI,可见其含金量。
名校认可度高,参赛规模大
iGEM竞赛参赛学生众多,并且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参赛并获奖的学生,大多被顶尖名校录取,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可见iGEM竞赛的成绩认可程度之高。
提供新的专业选择思路和职业选择方向
iGEM竞赛是一个交叉学科的比赛,以生物学为中心,但是涉及到生命科学、商科、经济学、传媒、计算机、艺术设计等各方面的能力。
团队需要用标准化生物模块(Biobricks)来构建基因回路,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实现对精致复杂人工生物系统(Artificial Biosystem)的预测、操纵和测量,并以社会调研、网站设计、英文演讲和海报展示等形式来完成全部的比赛,需要由擅长不同领域的优秀学生共同组成参赛团队。
组员根据自身特长参与到实验、建模、社会实践、成果展示、wiki百科页面制作、海报及视频制作、学科检索等活动中去,为组员提供了发挥自身创造力的平台与机会。
当然高含金量与高难度是成正比的,因此iGEM竞赛也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想要冲奖的学生,可以考虑找专业的老师进行辅导。
-
高质量学术成果,丰富国际优质科创活动参与经验
-
熟悉科研项目拟定和执行过程,为未来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
项目内容可转化用于其他同类型赛事,如CTB (China Think Big),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丘成桐等
-
培养项目规划与项目管理能力,了解产品设计与推广流程
-
综合能力提升: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奠定学习基础,开阔眼界
iGEM竞赛建议8-15人组队,每个学生注册个人账户,选择1-2个队长,进行比赛统筹和联系等,此外,建议成员们由不同的学术背景组队,包含生物学和化学到机械工程、工业设计、艺术和哲学等。还需要一个学校的老师/校长作为Primary and Secondary PI,需要注意的是只有PI才可以注册团队。
团队参赛:9-12年级学生
自主选题:课题内容突破了合成生物学的界限,主要是以应对本地和全球面临的挑战为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
比赛过程包括:一般会按照职责划分干队(非实验相关)和湿队(实验相关),一起完成生物实验、数学建模、社会调研、网站设计、宣传海报、英文演讲陈述和举办相关的科普地面活动等内容。
提供标准的可交付成果:参赛学生将研究所取得的有用成果(WIKI、视频、演示文稿等)提交给竞赛组委会,供全球的科学家共享参赛队伍的研究成果。
-
1-4月:报名和队伍选拔
-
3-6月:线上学术培训
-
5-6月:课题拟定
-
7-8月:线下集训
-
7-8月: 成果汇总
-
9-10月:项目制作,预备展示
-
11月上旬:答辩

iGEM设有多种奖项和奖牌,等级分Grand Prizes,Standard Track Awards,Special Track Awards及Special Prizes四个类别,难度由难至简以此类推,每个类别的具体奖项如下:

iGEM项目招生要求
年级:8-11年级 。
专业方向:生物、数学、计算机、化学、物理等理工科专业方向 经济、商科、传媒、新闻、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专业方向。
学习成绩要求:学习态度端正,有一定的英语阅读写作基础,有一定的团队意识。

iGEM备赛时间和流程

优势一:iGEM裁判亲自带队




优势二:辅导方向细分

优势三:强大学术支持

优势四:个性化文书素材
iGEM比赛灵犀班旨在为每个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文书素材,助力文书写作和梦想院校申请。
除了常规备赛课程设计,我们在每个阶段为学员提供标准化的文书素材表格,以个性化的方式突出学员在比赛过程中的收获和特质,切实有效做到助力申请。
文书素材展示

专注于国际竞赛指导,总部位于上海,如今开设线下校区有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无锡、南京、杭州、青岛、武汉、合肥等等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