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本申请来说,竞赛是招生官评估学生专业所需能力的重要参考。高含金量的竞赛成绩确实能帮你大幅度提高竞争力!但面对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竞赛,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竞赛?
每年的 2-5 月份,都是竞赛考试轮番上演的时候,AMC、物理碗、加拿大物理竞赛、欧几里得竞赛、Brainbee( 国际脑神经科学大赛 ) 等理科类竞赛相继开考,为了拿到好的名次,暑假和秋季就成为了重要的备考黄金时期, 如果通过初赛,那么在 9 月 ~11 月会参加各类竞赛的复赛。
各类商赛一般在每年的上半学年结束之后,即发生在 7 月 ~9 月期间,所以准备商赛的同学,寒假与春季的周末就会尤其忙碌。
如何判断:用公立考试体系评价,数学 150 分满分只能考 110 分以下;物理、化学、生物只能考到 70 分以下,那就属于基础偏弱的。
如何那么就需要花一些时间补完自己的弱项,就要比其他同学提前准备。可能其他同学秋季刷完知识点、寒假刷题,那么基础弱的同学则需要在暑假里就开始准备考试。
那么需要花的时间就不是很多,基础很强甚至有国内竞赛经验的同学把词汇补一下,然后刷两套题做一个自我诊断性的测试,看一下自己在哪一方面有弱项,根据参考书或者网上的资料指导补一下弱项,然后开始训练做题的节奏感即可。
如果基础不错,以前从来没有竞赛的经验,则需要补一下竞赛专用的思维方式,同时大量刷题。
竞赛选择切忌盲目和跟风!首先我们要从自己的目标专业领域出发,看我们今后重点要关注哪一类竞赛:比如经济类、生物类、物理类、社科类......
即便是同一专业领域内的不同竞赛,它们的比赛形式、考察内容和比赛难度都很可能相差甚远。
有的竞赛考察的是专业实力,有的考察思辨能力,有的考察沟通和表达能力,还有的考察创新思维......所以在选择比赛时,一定要搞清该竞赛的参赛要求、比赛形式、考纲、难度和含金量等内容。
选择竞赛时,我们一定要评估自己的能力。有些竞赛虽然知名度高、含金量大,但难度也非常大,如果对自己的学术能力没有清晰的认知,有时候参赛很可能就是陪跑。只有知己知彼,即了解自己的专业领域和能力模型(学术能力+自身特点),同时也了解竞赛的要求,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竞赛。
当我们选择的竞赛难度大,或者涉及到很多知识盲区时,同学们很可能需要专业老师的帮助,才能节省时间和精力,实现参赛价值最大化。
针对想要备考AMC10/12数学竞赛的同学,开设了不同班型,符合各类基础不同的同学,需要了解课程可拉到文末扫码咨询~
第一阶段,夯实知识点(50小时)
单个的知识点的学习与深入挖掘,夯实学校不讲的但是竞赛会考的知识点,并制作了对应的分类习题库,定位你的学术短板。
第二阶段,串联知识点(30小时)
完成专题的训练,知识点的串联,锻炼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
第三阶段,模考与冲刺(30小时)
模拟考试点评,锻炼学生做题的节奏感,及如何分配精力做题,甚至包括该怎么使用草稿纸。
✅课程类型:4-8人小班/一对一课程
✅课程模式:线上/线下同步开课,学生可根据情况自由选择上课方式,支持回放
✅授课语言:中英双语教学/纯英文授课
✅优质师资:筛选海内外TOP院校毕业的优质教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自编教材:优秀的教研团队研发出一套成体系化的教材和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搭建一套全面的竞赛知识体系,了解自己的优势和薄弱项,进而针对性查漏补缺,冲分拿奖。

TEL:13023111482(同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