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EM (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简称iGEM,即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是由MIT (Massachusette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于2003年1月创办,以合成生物学领域为核心的国际顶级赛事,涉及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社会科学、艺术设计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学科竞赛。此项赛事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全世界规模最大、学术影响力最高的国际赛事。
iGEM由创办之初只面向在校大学本科生,发展到目前同时涵盖在校研究生和高中生,并且逐渐受到Nature、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Economists等杂志,以及诸如BBC等传统、主流新闻媒体的关注。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 4 所中国内地高校分别组队第一次参加 iGEM 比赛,其中。其中,北京大学首次参赛即一举夺得赛会最高奖项“最终唯一大奖” (The only grand prize)。除此之外,4 支中国队伍还拿到了两项决赛入围奖、两项单项和四块金质奖章。
iGEM大赛设计上是把高中生(High school)、高校(Collegiate)和社区队伍(Community Lab)容纳进来。2011年,全球首次高中生队伍参赛;2013年中国首次4支高中生队伍参加。
中国队伍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参赛国。iGEM 大赛的队伍注册中,将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台湾进行了分组。其中,中国内地队伍数量增长迅速,主要源于内地高校和国际高中数量巨大,另外IGEM的参赛费用相对昂贵,也限制了国内二本院校的加入。
由于我国内地高等教育资源+合成生物学科研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中国的北京、上海、广东、中国台湾参赛次数是第一梯队;天津、江苏、安徽、福建、湖北、四川和中国香港是第二梯队。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浙江、湖南、重庆、陕西、甘肃是第三梯队
1. 报名人数:20人左右为一队,其中至少五人需要赴美参加答辩(遇疫情会有调整);
2. 学生要求:在校学生,赴美五人需有良好的英文沟通能力;
3. 专业方向:生物、数学、计算机、统计学、商科、化学甚至艺术等,学科基础扎实的学生在项目中承担相应的工作,提升申请背景;
4. 时间安排:
a. 11月至1月:准备阶段,招募团队(8-15人)等
b. 2月至5月:头脑风暴项目想法;确定团队目标和任务;阅读竞赛要求
c. 6月至8月:开始项目
d. 9月至10月:准备和录制团队演示视频
5. 评审流程:每个参赛团队必须在10月前完成参赛项目,并且在赴美前各个团队需要向iGEM 官方提交项目全面的资料,用于审核是否具有参加决赛的资格。获取资格后,团队中派出代表赴美后进行答辩,评委将进行多轮筛选进行评奖。

1. 9-11年级在校学生
2. 具备良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3. 时间较充足,每周3-5小时及以上(可灵活调整)
4. 对研究性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有一定的实验、美术设计、编程、建模、摄影、英文等基础将成为加分项
1. 系统性的科研训练,提前感受科研氛围,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和工程化思维;
2. 论文发表:参赛的研究论文可作为学术论文进行期刊发表,一举多得;
3. 升学帮助:获奖及发表论文对于海内外本科及研究生的入学申请会有很大帮助;
4. 可参与同类竞赛:例如国际生物分子设计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其他顶尖科研竞赛;
5. 综合能力提升: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奠定学习基础,开阔眼界。
2、选题很重要,建议选题不要太细致具体,实验过程中可以有更大的改变空间,对高中生来说,队伍的实验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结果,现场presentation表现优异,就能拿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奖项,如果太过追求高大上很有可能实验中途实现不了造成麻烦;
3、有耐心、信心、责任心,这个比赛需要漫长而艰辛的准备,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的互相扶持与友爱。
关于iGEM 国际基因工程机器活动比赛的情况就介绍这些,有计划参加iGEM比赛的同学尽快行动起来!
想了解更多关于iGEM竞赛的情况,欢迎扫码咨询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