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论文比赛John Locke发布入围名单,随之而来的是网上出现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据数据显示,John Locke竞赛的报名率在过去两年内增长了近280%(也有些数据统计为248%左右)。
然而,John Locke竞赛并不是唯一出现这种情况的竞赛,越来越多的国际竞赛开始成为了锻炼个人学术能力的重要途径,甚至被视为“人人必备”的学术平台。
为什么竞赛“卷”到现在以至于渐渐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目标世界名校,如何制定更为有效的参赛计划?
01 国际竞赛越来越火的原因?
筛选相关学科领域能力出众、有天赋的孩子进行专项培养,进行更深入的学术研究,竞赛本身的意义并没有发生变化。
主要变化的,是外在环境和家长学生对教育的认知。
首先,从教育大环境层面来讲,竞赛项目受欢迎是一种必然趋势。国际竞赛的提升与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合作有关。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例如,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国际竞赛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和知识交流,推动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另一边,在申请名校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从高考奥数热到英G5美藤对竞赛项目的鼓励推荐(像美本申请招生官会从学习成绩、课外活动、体育能力与人格活动多个维度考察),许多人凭借竞赛经历弯道超车,由此带来的就是越来越多的仿照学习,再结合国内学生的学习特点(相比体育活动等方向标化能力更强),竞赛就是增加申请优势最有效的途径。
同样,一批“水赛”也应运而生,如前期被相关竞赛所打的名号吸引,加上面向申请增加优势的“功利心”催化,搭进去金钱时间,还会打乱学生整体的学习计划,得不偿失。
选择适合你的国际竞赛,扫码咨询更具含金量的竞赛
微信:X-NEW001
02 如何参加竞赛以最大化增加个人优势?
竞赛越来越卷不是竞赛无用论,而是通过了解竞赛赛道的现状,明白竞赛的难度,不盲目从众,有目标有方向地制定参赛计划。
针对想要参加竞赛的同学,从目标专业相关的学科领域出发,发散式选择要参加的竞赛项目,重质量而非数量,重内在价值而非口头名气。
如何判断一个竞赛并非“水赛”?
① 主办方背景
政府机构,或来自大学、学校联盟等权威性官方组织开设的竞赛(及相关的评委资格),商业化程度更低。
② 比赛覆盖范围
竞赛面向的学生群体广泛,知名度高,赛事的专业化更有保障。
③ 获奖者比例
控制获奖比例也是为了保证竞赛的含金量,比如AMC12只有全球前5%的获胜者才能继续参加AIME。
④ 院校重视程度
像UKCHO/BPHO/BBO/AMC等竞赛,都是英美名校推荐参加的项目,侧面也证明了这些竞赛的权威性、可信度、知名度和专业性。
在对竞赛安排较为轻车熟路且有一定参赛基础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参加多维竞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