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计算机学会5月22日公布,2024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林匹克(APIO2024)中国区活动获奖名单已公布。
信奥,彻底火出圈了!
看到了一组这样的数据,CSP-J/S的参加人数从2021年的8万,狂飙到2023年的15万,几乎呈现了翻倍增长,如无意外还会持续走高。
相信很多家长都看到过,因为在竞赛中表现突出而被名牌大学保送录取的案例。
CSP-J/S的爆火并不是偶然,一来它和国家重视科技教育的大方向完全一致;二来它作为信息学奥赛的入门级赛事,赛事成绩与升学有着紧密的关联。
那么,究竟信息学竞赛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如何培养孩子以满足信息学竞赛的要求?又该如何使他们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呢?
▲五大学科竞赛
五大学科竞赛指的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五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分别设有市级、省级、国决和国际奥赛四个层次。
信息学奥赛,也称为“信奥赛”,是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委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竞赛。其目的在于普及中学阶段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主要考察学生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为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国际学科奥赛做准备。
近年来,各地相继推出科技特长生政策,几乎全国各地都为信奥生提供了优惠政策。这个竞赛是唯一一个贯穿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特长生项目。因此,在小升初、初升高和高中升大学的过程中,信奥赛都能够为孩子提供有力的助力。
信息学的学习周期很长,一般来说,选手开始学习信息学的最佳阶段就是小学三、四年级。
这个年龄段主要是了解编程,接触编程,为以后学习编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此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等学生五六年级即可参加相应的比赛。比如CSP-J/S,比赛证书获取也能为升学提供一个政策加分。
科技特长生成为初升高新出路,CSP-J/S 三等奖及以上即可先于中考大军锁定好重点高中。
可以参加NOIP、NOI、IOI竞赛。
省级奖项可以有资格参加多数重点大学的强基计划。
获得NOI奖牌(金牌或银牌)的选手可以直接保送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
当地学校录取分数线降低:部分省市NOIP普及组和提高组其它名次可以享受当地学校降低分数线录取。
23年CSP-J/S北京初赛情况:
据统计,2023年J组北京考区7614人,66分以上1570人,67分以上1480人,60分以上2155人。
S组北京考区2926人,48.5分以上887人,45分以上1082人。
北京发布的通知里,普通名额,是根据通过审批的考点的机位总数,划定北京市CSP-J及CSP-S第二轮统一晋级分数线。
近三年北京各学校NOI获奖情况:
▲21-23年NOI获奖情况
从学校来看,北大附2021年总获奖4人,2022年获奖4人,2023年获奖5人,近三年总获奖13人,排名第一;
人大附2021年总获奖3人,2022年获奖4人,2023年获奖5人,近三年总获奖12人,排名第二;
十一学校2021年获奖2人,2022年获奖5人,2023年获奖3人,近三年总获奖10人,排名第三;
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学奥赛是一个国家教育部认可的比赛,属于五大学科竞赛之一。无论是在初升高,还是高中升大学阶段,认可度和含金量都非常高!
同时相对于其他竞赛,每年参加信息学竞赛的人数较少,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就拿很多家长都熟知的奥数来说,每年全国参加奥数的中小学生有数百万人,据民间统计,今年参加 CSP-J/S 初赛的选手一共才10万左右。
但在总获奖人数上,信息学竞赛却是数学奥赛的1.4倍。并且由于各省份参赛人数上差异大,信息学竞赛在部分省份获奖率超数学联赛的十倍多。
由于信息学并非传统学科,一般家长对此认知较晚,目前不少省份参赛人数还较少,也致使信息学竞赛相对于其他传统学科竞赛而言,竞争没那么激烈。
由此可见,信息学奥赛还是一条“路宽、人少、位高”的路径。
如果没有兴趣支撑,那么不仅学起来很痛苦,而且难走长远。这里家长可以尝试编程体验课去测试引导孩子这方面的兴趣。
信奥赛面向人群从小学到高中,小升初、中考时就可以参加CSP-J/S,通过科技特长的方式加分或升学。小学5-6年级早接触信奥赛积累经验,在高中的比赛NOIP中就会有优势;
保持对课内知识的学有余力,不管是学科成绩还是竞赛,要求都会是拔高,都需要付出日积月累的努力。
如果还不知道如何给孩子规划,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我们有专业的老师为你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