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传统的竞赛以筛选为目的不同,袋鼠数学竞赛的初衷就是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而不是把人筛出去,因此整体获奖率是非常高的,几乎达到65%。而在小低年级,“得奖”带来的成就感是数学兴趣的主要来源,无论是什么奖,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种肯定。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重视兴趣发展的欧美国家,袋鼠数学竞赛的普及度完全不亚于AMC,传统数学强国例如俄罗斯、德国每年分别有100万左右青少年参与。
这项比赛在美国已经有超过20年举办历史,每年参与人数快速递增,尤其在亚裔人口较多的加州每年袋鼠数学考位一位难求。
一二年级竞赛能考什么?以往国内的小奥往往以巧算、复杂的应用题为主,甚至还需要额外补充大量知识。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这样的数学竞赛让孩子参加太难了!
而袋鼠竞赛的风格完全不同,对于思维能力的要求远远大于对知识的考察。可以这么说,1、2年级参加袋鼠数学竞赛所需要的知识不超过100以内的四则运算,具体来说分成几个板块:
这一板块占比极高,并且形式非常丰富,比如走迷宫、照镜子、敲印章、拼图形、剪纸等等...
都是孩子平时喜闻乐见的玩法,但同时又非常考验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说会玩儿的孩子在袋鼠数学竞赛中真的有优势。

袋鼠竞赛的计算要求不复杂,也很少出非常直白的计算题,而是更多以计算推理的形式出现,比如填数游戏、数字谜、情境应用等。
这也揭示了国内很多家长的误区:低年级所谓数学好绝不只是算得快、数字算得大,逻辑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核心。

袋鼠数学竞赛的特点是,题目的花样特别多,很多问题也都来源于生活,甚至和平时的游戏密切相关。比如下面这题是袋鼠第一、第二等级中难度比较大的一题,让考生画路径点。

总之,袋鼠数学竞赛则是把平时的生活场景、游戏都变成了数学问题,让孩子们了解数学的本来面貌。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在低龄段“封神”的主要原因。

袋鼠数学竞赛真题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