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1:基础夯实(2-3个月)
🌈知识框架搭建
⭐微观经济学:供需理论、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弹性、消费者选择理论、成本与生产理论。
⭐宏观经济学:GDP核算、财政与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失业、IS-LM模型、AD-AS模型、经济增长理论。
⭐国际经济与时事:汇率与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关税与贸易壁垒、国际组织(IMF/WTO等),关注近1-2年全球经济热点(如地缘冲突、供应链危机、碳中和政策等)。
🌈刷题与查漏补缺
⭐客观题训练:完成往年初赛选择题(官网资源、历年真题包),重点训练DR/AS组的进阶题型(如博弈论、菲利普斯曲线推导)。
⭐错题整理:建立错题本,标注知识点薄弱环节(如混淆“名义GDP”与“实际GDP”)。
阶段2:强化提升(1-2个月)
🌈案例分析专项突破
⭐解题框架:学习用经济学模型分析案例(如用SWOT分析企业决策、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行业竞争)。
⭐团队分工:明确角色(数据整理者、模型搭建者、演讲者),模拟限时讨论(20分钟准备+10分钟展示)。
⭐往届案例学习:研究高分团队报告的结构与逻辑(如如何将“外部性”理论应用于环保政策分析)。
🌈时事热点深度关联
⭐建立“经济学视角”:将新闻事件(如美联储加息、能源危机)关联到理论(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价格弹性)。
阶段3:冲刺模拟(1个月)
🌈全真模考
⭐团队模拟完整比赛流程(客观题+案例分析),严格控制时间(如Qualifying Test的60分钟限时)。
⭐使用近3年真题进行押题训练,分析高频考点(如AS组的“索洛增长模型”)。
🌈演讲与答辩技巧
⭐优化PPT制作:数据可视化(多用图表代替文字)、结论前置。
⭐模拟评委提问:针对“模型假设合理性”“数据来源可信度”进行预演。
通过系统化的知识积累、高强度模拟训练和团队默契培养,NEC备赛不仅能提升竞赛成绩,更是对经济学思维的长远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