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Bee脑科学大赛由美国心理学协会、欧洲神经科学学会等国际权威机构联合主办,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神经科学竞赛。该赛事以“认识大脑、探索未来”为核心,旨在激发学生对脑科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兴趣,为全球顶尖高校输送具备跨学科潜力的创新人才。2026年新赛季即将启动,本文全面解析参赛要点。
一、适合学生?
面向5-12年级学生,按学段分组:
Brain Bee组(9-12年级):适合未来计划攻读生物、医学、心理、人工智能等专业的学生,侧重神经解剖、疾病诊断及科研逻辑。
Junior组(5-8年级):注重基础认知与团队协作,通过海报制作等任务培养科学表达能力。
零基础友好,但需对生物学或神经科学有浓厚兴趣。
二、如何报名?
2026赛季报名通道与时间:
报名类型 |
时间 |
适用对象 |
费用 |
基地学校报名 |
即日起至2026年1月1日 |
官方合作学校学生(名单见官网) |
450元/人 |
个人通道报名 |
2026年1月1日-1月10日 |
非基地学校学生 |
450元/人 |
报名官网:BrainBee中国组委会官网(https://www.chinabrainbee.com/)。
三、赛程时间
阶段 |
时间 |
形式 |
地区赛 |
2026年2月22日 |
线下闭卷笔试(90分钟) |
全国赛 |
2026年3月29-30日 |
线上综合考核(含实操环节) |
国际赛 |
2026年7月 |
与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年会同步(线下举办) |
四、考试内容?
核心模块与权重:
1.脑基础(25%):神经元结构、脑区解剖(如海马体、杏仁核)、大脑发育与老化。
2.脑功能(20%):感知、记忆、语言、情绪的神经机制。
3.脑疾病(25%):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儿童发育障碍的病理与诊断。
4.脑研究(20%):脑成像技术(fMRI、PET)、脑机接口、人工智能交叉应用。
5.脑加强(10%):正念冥想、运动对脑健康的影响。
五、题型与易错点
分阶段题型设计:
组别 |
地区赛(笔试) |
全国赛 |
Brain Bee组 |
80题(选择+填空) |
笔试(50题) + 标本识别(13题) + 病例诊断(8题) |
Junior组 |
60题(选择+填空) |
笔试(40题) + 科学海报(团队制作) |
高频易错题型:
1.标本识别:边缘脑区(如岛叶、基底核)在CT/MRI影像中的定位易混淆。
2.病例诊断:需从症状推断病变脑区(如帕金森病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逻辑链条不完整易失分。
3.跨学科整合题:如分析脑机接口的神经信号编码原理,需融合生物学与工程学知识。
六、评分标准
全国赛评分结构:
组别 |
笔试权重 |
实践环节权重 |
总分 |
Brain Bee组 |
50% |
标本识别(26%)+ 病例诊断(24%) |
100分 |
Junior组 |
50% |
科学海报(团队任务,占50%) |
80分 |
奖项分数线(参考2025年):
地区赛:一等奖(Brain Bee组≥63分;Junior组≥60分),总获奖率约40%。
全国赛:一等奖(Brain Bee组前10%),晋级国际赛需全国一等奖最高分。
七、升学助力
BrainBee奖项成为顶尖院校申请的“隐形筹码”:
1.学术竞争力:全国赛获奖者中有相当比例进入世界TOP50院校,尤其神经科学、生物医学专业。
2.跨学科能力:赛事整合生物学、心理学、人工智能,体现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潜力,区别于传统学科竞赛。
3.国际学术资源:国际赛选手可参与美国神经科学年会,与诺奖得主对话,深度接触前沿实验室。
4.国内升学加成:获奖经历受清华、北大等高校强基计划认可,凸显科研素养。
BrainBee脑科学大赛不仅是知识的竞技场,更是青少年开启神经科学探索的钥匙。其三级进阶赛制、跨学科融合特性及国际化学术资源,为学生搭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成长路径。2026赛季备战已进入关键期,建议参赛者结合官方教材《Brain Facts》系统梳理知识框架,针对性训练标本识别与病例分析能力,以科学思维迎接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