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赛事的起点。参赛者需通过官方渠道(如ASDAN中国)完成注册。关键任务是组建一支2-4人的队伍,并确定参与组别(PRE, DR, AS)。此时需仔细阅读章程,确保资格合规,特别是DR组别的学术背景要求。
这是中国区的第一轮选拔,在各赛区城市举行。考核形式为客观选择题,涵盖微观、宏观、国际经济与时事。本阶段主要考察经济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广度与准确度,是团队晋级的敲门砖。
从初级站晋级的队伍将参加中国站决赛。此阶段赛事内容大幅深化,并增加了团队合作环节。除了个人笔试,需开始准备“经济学测评”(Qualifying Test)和“案例大剖析”(Critical Thinking)。
案例大剖析(Critical Thinking): 这是中国站的高潮之一。队伍在短时间内拿到一个经济案例,进行无电子设备的讨论与分析,并制作PPT进行演讲。此环节极度考验团队的临场分析、合作与表达能力。
经济创新赛(Super Econ!): 这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团队沙盘游戏。模拟市场运行,考验参赛者将经济学原理应用于动态决策的能力,如定价、生产、投资等,非常有趣且能体现综合素养。
中国站结束后,将根据各环节总分评选出全国奖项,并选拔出代表中国参加全球总决赛的优秀队伍。这是国内参赛者的终极目标。
全球顶尖学子汇聚一堂。赛制与中国站类似,但案例难度和竞争强度达到顶峰。此外,还包括与国际队伍交流、参加经济学名家讲座等丰富活动,是一次宝贵的国际学术与文化体验。
NEC官方通常会提供大纲、推荐书目和线上学习资源。同时,组委会可能在整个赛季中组织线上讲座、模拟测试等活动,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对备赛大有裨益。
一切备考的基石是官方发布的知识大纲。务必逐条精读,确保对微观经济学(市场结构、弹性、政府干预等)、宏观经济学(GDP、通胀、财政货币政策等)以及国际经济学(汇率、贸易、比较优势等)有系统性理解。
针对不同组别选择核心教材。PRE组可参考《Principles of Economics》(Mankiw);DR和AS组必须精读《Economics》(Krugman)等高阶教材,并辅以《5 Steps to a 5》等教辅进行练习。
初级站和中国站个人笔试部分均为选择题,题量大、时间紧。备考中后期应进行大量计时练习,使用往年真题(如有)和模拟题,熟悉题型,找出知识盲点,并训练快速解题的技巧。
NEC非常注重经济学原理在现实世界的应用。全年都应持续阅读《The Economist》、《Financial Times》等财经媒体的精华文章,关注美联储、中国央行等机构的政策动态,并思考其背后的经济学逻辑。
这是团队取胜的关键。平时可组织队员进行模拟训练:随机抽取一个经济热点(如“碳排放税”、“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在限定时间内进行无领导讨论,构建分析框架(定义问题、应用模型、提出对策),并练习演讲。
虽然规则赛前公布,但可以提前玩一些商业模拟游戏(如“ Capitalism II ”)或进行简单的沙盘推演,培养在信息不完全、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风险决策的能力。
团队成员应定期开会,分工梳理知识要点,互相讲解疑难概念,分享读到的好文。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能深化每个人的理解。团队默契是案例环节成功的基础。
将长达数月的备赛期划分为基础学习、专题强化、模考冲刺等阶段,为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目标。每周制定具体学习计划,并根据模考结果定期复盘,及时调整策略,查漏补缺,保持稳定的备战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