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IMMC国际建模竞赛报名组队进行中!

时间:2025-10-30 11:27:17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在当今强调跨学科融合与创新思维的时代,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IMMC)作为全球中学生顶级的学术竞赛平台,已成为培养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摇篮。2026赛季的战鼓已然敲响,报名通道正式开启,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这一国际赛事的安排与要点,助您精准备赛。

一、赛事介绍

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IMMC)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COMAP)与香港儒莲教科文机构于2014年联合创办,迄今已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项赛事旨在激发中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数学建模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IMMC与常规考试型竞赛有着本质区别,它要求参赛团队在有限时间内,面对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设计算法、分析数据并撰写解决方案论文,完成一次完整的“微科研”流程。这种模式不仅考察参赛者的数学能力,更全面评估其跨学科应用、编程实现、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等综合素养。

二、赛程安排

2026赛季IMMC采用“双赛季+国际赛”的赛制设计,为参赛团队提供了灵活选择和多次机会。具体赛程安排如下:

2026年IMMC竞赛重要时间节点

赛事阶段
报名时间
竞赛时间
备注
秋季赛
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0日
2025年11月20日20:00-11月24日20:00(连续96小时)
自选题论文需在11月24日前提交
冬季赛
2025年11月24日至2026年1月30日
2026年1月30日20:00-2月3日20:00(连续96小时)
自选题论文需在2月3日前提交
国际赛
区域赛前20%自动晋级
2026年3月4日20:00-3月9日20:00(120小时)
针对晋级团队
答辩决赛
-
2026年4月下旬
香港举行
颁奖典礼
-
2026年夏季
美国波士顿

双赛季机制是IMMC的一大特色,团队可选择参加秋季赛、冬季赛或两季均参加,系统将自动选取最佳成绩作为晋级依据。对于初次参赛的团队,建议选择秋季赛积累经验;而已有一定基础的团队则可充分利用双赛季机会,优化模型,冲击更高奖项。

三、参赛规则

3.1 组队要求

IMMC对参赛团队有明确规定:所有队员必须来自同一所学校,由2-4名在校中学生组成(初中组和高中组分设评审),同时需要至少一名该校教师担任指导老师。队伍成员最好能实现能力互补,理想的团队构成应包括以下角色:

建模引擎(40%权重):负责数学模型框架设计,熟悉微分方程、优化理论等数学工具

数据工匠(30%权重):掌握编程实现与数据分析,熟练使用Python、MATLAB等工具

学术作者(20%权重):擅长科技英语写作与LaTeX排版,负责论文撰写

流程协调(10%权重):负责项目管理、进度控制与版本管理

3.2 竞赛形式

IMMC提供两种参赛形式,团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命题论文:赛题由IMMC国际专家委员会命制,通常有3道题目供选择,涵盖环境、交通、医疗、经济、社会政策等多个领域。参赛团队需在连续的96小时内完成从问题分析到论文提交的全过程。

自主选题:团队可自选现实世界问题(如AI伦理、碳中和路径、深空探索等),不限开始时间,只需在赛季截止日期前提交论文即可。自主选题的评审与命题论文分开进行,晋级机会均等。

3.3 论文要求

篇幅限制:正文不超过20页(含摘要不超过23页),文件大小不超过17MB

格式规范:需包含摘要页,每一页页眉需标注控制号及页码

语言要求:中华区域赛可中英文提交,国际赛必须提交英文论文

内容要素:需明确展示问题背景、模型假设、建模过程、求解结果、验证分析和结论

四、评审与奖项

4.1 评分维度

IMMC评审采用三维评价体系,全面考核解决方案的质量:

创新性(30%):考察选题价值、模型原创性与算法创新性

严谨性(40%):评估数学工具的适用性、数据验证的可靠性(误差率需≤15%)

呈现力(30%):关注逻辑结构清晰度、图表规范性与语言表达准确性

4.2 奖项设置

IMMC奖项设置分为区域和国际两个层面,体现高规格与多层次特点:

IMMC奖项等级及比例分布

奖项等级
英文名称
授予比例
备注
特等奖
Outstanding
≤1%
代表当届最高水平
特等入围奖
Finalist
≤7%
仅次于特等奖的优秀团队
一等奖
Meritorious
≤12%
表现优异的团队
二等奖
Honorable Mention
≤31%
表现良好的团队
成功参赛奖
Successful Participant
其余完成比赛的团队
完成挑战并提交有效论文

区域赛前20%的队伍将自动晋级国际赛,有机会角逐国际奖项。特等奖团队将获邀参加答辩展示,其论文还有机会被推荐至学术期刊发表。

五、 备赛策略

5.1 知识储备

成功的IMMC参赛者需要构建多学科知识体系:

数学基础:掌握优化理论、评价方法、预测模型、分类算法等数学模型

编程工具:熟练使用Python、MATLAB等编程语言及数据分析工具

写作能力:精通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特别是英文写作能力

文献调研:学会快速检索和阅读相关学术文献,了解前沿动态

5.2 实战训练

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是提升竞赛表现的关键:

论文研读:精析历年特等奖论文(2015-2025年赛题及优秀论文可在线获取),学习其问题洞察、模型架构与验证逻辑

模拟实战:在赛前进行至少3次96小时全真模拟,重点突破48小时核心建模期的瓶颈

答辩预演:录制10分钟英文答辩视频,强化对模型缺陷的应答能力

5.3 风险规避

在竞赛过程中需注意避免常见误区:

数据陷阱:严禁使用未清洗网络数据,优先采用世界银行、NASA等权威数据库

伦理红线:处理人类行为数据时需通过仿真验证,符合伦理规范

格式规范:严格遵守页数限制与引用规范,避免因格式问题影响评分

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为全球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数学才华、挑战复杂现实问题、与同龄精英切磋的顶级平台。2026赛季已然拉开帷幕,无论是经验丰富的模联老将,还是初出茅庐的新锐力量,这不仅是智力的竞技场,更是创新思维的熔炉。在凌晨的代码调试中,在论文封面的控制号背后,新一代问题解决者正在用数学语言书写改变世界的序章。

关键字:IMMC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IMMC,IMMC竞赛,IMMC竞赛辅导,

推荐资讯
Contact Us
犀牛国际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043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