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快被问炸了:“那份帮无数人逆袭的 A-level 规划表还有吗?”“能不能再发一次规划表的领取方式?” 之所以这份规划表能火出圈,是因为它真的帮太多人打破了 “成绩平平” 的魔咒 —— 有人从 C 冲到 A*,有人用一年时间补完两年漏洞,还有人靠它顺利拿到 G5 面试邀请。今天就来揭秘这份 “逆袭神器” 到底藏着哪些玄机。
一、为什么它能被 “问爆”?三个真实逆袭案例告诉你
好的规划从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这三个案例,或许能让你看到自己的影子。
- 学渣逆袭:从 “全 C 预警” 到 “3A * 上岸”
高二的小林曾被老师断言 “大概率拿 C”,数学公式记不住,物理大题看不懂。用了规划表后,他按表上的 “薄弱点攻坚法”:每天花 20 分钟专攻一个公式(比如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搭配 5 道基础题;物理大题拆解成 “已知条件→关联公式→步骤分” 三步骤,三个月后模考直接从 C 提到 B,最终 A-level 考出 3A*。
- 时间管理差:从 “熬夜赶 due” 到 “每天多出 2 小时”
小周以前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作业堆到半夜,复习更是无从下手。规划表的 “四象限时间法” 帮了她:把任务分成 “紧急重要”(比如明天要交的 essay)、“重要不紧急”(比如下周的历史考点整理),每天优先完成前两类,再利用碎片时间(比如课间 10 分钟)背单词、看错题,不仅作业能准时交,还能每天留 1 小时做喜欢的竞赛题。
- 申请迷茫:从 “不知道申什么” 到 “手握 3 封 offer”
高三的小杨成绩不错,但对申请一窍不通,连 PS 该写什么都不知道。规划表的 “申请时间轴” 帮他理清节奏:9 月确定专业方向(通过表上的 “专业适配测试” 锁定计算机),10 月完成 PS(按表上的 “PS 黄金结构”:学术经历→兴趣起源→未来规划),11 月参加牛剑营,最终拿到帝国理工、UCL、爱丁堡 3 封 offer。
二、早看早逆袭:不同阶段该怎么用这份规划表?
规划表的核心是 “千人千面”,不同年级、不同基础的学生,用法完全不同。
- 高一 / IG 阶段:用 “兴趣 + 潜力” 锁定方向
这个阶段别只顾着埋头学,规划表的 “选课雷达图” 能帮你避开弯路:在表上标注每科的 “兴趣值”(1-10 分)和 “得分潜力”(比如数学每次考试是否稳定在 B 以上),两线交叉的科目就是最优解。比如喜欢实验 + 得分稳定,选化学;擅长写作 + 对社会议题感兴趣,选社会学。选对科目,后期学习动力会强很多。
- 高二 / AS 阶段:用 “考点优先级” 突破瓶颈
AS 是提分关键期,规划表把每科考点按 “分值占比” 排序:比如数学的 “微积分” 占 30%,经济的 “市场失灵” 占 25%,让你知道该往哪发力。每天按表上的 “3:2:1 复习法”:30 分钟复习核心考点,20 分钟做真题,10 分钟整理错题,比盲目刷题效率高 3 倍。
- 高三 / A2 阶段:用 “申请 + 成绩” 双线规划
A2 既要拼成绩,又要忙申请,规划表的 “双线并行表” 能帮你平衡:左边列成绩目标(比如 1 月重考要提 1 个等级),右边列申请节点(比如 10 月 15 日前提交牛剑申请),每周日晚上对照表格复盘,避免顾此失彼。比如小杨就是用这个方法,一边备考 A2,一边准备面试,两不误。
除了核心规划,表上还有几个 “宝藏工具”,用过的人都说 “太实用”。
普通错题本只抄题,规划表的模板多了 “错误类型”(比如计算失误、知识点盲区)和 “对应解法”,比如数学错题标注 “二次函数求根公式记错”,旁边写 “每天早晚各默写 1 次公式”,下次遇到同类题正确率能提升 60%。
不用再到处打听 “哪些竞赛有用”,表上按 “申请加分值” 排序:比如申商科必选 “商赛 BPHO”(加分值★★★★★),申文科推荐 “ESSAY 竞赛”(加分值★★★★),还标注了报名时间、备赛周期,让你不花冤枉钱。
学习崩溃时别硬扛,表上的 “情绪急救包” 很管用:比如 “5 分钟呼吸法”(吸气 4 秒→屏息 4 秒→呼气 6 秒)、“成就清单”(每天写下 3 件做得好的事,哪怕是 “今天背了 10 个单词”),帮你保持稳定心态。
最后说句大实话:
这份规划表之所以被问爆,不是因为它有多神奇,而是因为它把 “逆袭” 拆解成了可落地的步骤 —— 从每天该做什么题,到申请该填什么表,再到心态崩了该怎么办,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A-level 学习最怕的不是基础差,而是明明有机会逆袭,却因为没规划而错过。现在就去领取这份规划表,按自己的节奏一步步来,明年此时,你也能成为别人口中的 “逆袭榜样”。毕竟,改变从来不怕晚,怕的是你连开始的勇气都没有。
(领取方式:后台回复 “逆袭”,即可获取完整版规划表 + 配套工具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