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 AS 成绩公布后,总有不少同学对着成绩单陷入焦虑:
“AS 出分不理想,会不会直接影响 Alevel 预估分?”
“老师给的预估分和目标大学要求差一截,还有机会补救吗?”
其实,AS 成绩与预估分的关系并非 “一锤定音”,但二者的关联却直接影响大学申请的走向。
今天就给大家说说国际学校出预估分参考的因素,如果拿到的预估分不理想你该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的是:AS 成绩是预估分的重要参考,但绝非唯一标准。
在英国教育体系中, Alevel 预估分(Predicted Grade)是学校根据学生过往学术表现、学习潜力等综合因素给出的 “预测性成绩”,用于向大学证明学生在 A2 阶段结束时可能取得的最终成绩。
而 AS 成绩作为 Alevel 课程的阶段性成果,自然会被纳入评估范围 —— 通常来说,AS 分数越高,获得高分预估的概率越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 AS 发挥失常就等于预估分 “被判死刑”。关键在于能否用其他证据证明自己的潜力。
需要警惕的是部分 “卡 AS 分数” 的国际学校。这类学校为了保证 “预估分准确率”(避免学生最终成绩与预估分差距过大影响学校声誉),会直接将 AS 成绩作为预估分的基准线。
如果你的学校属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更主动地采取补救措施。
根据UCAS官方解释,影响A-Level预估分的因素有很多,包括:
● GCSE成绩
● AS成绩
● 模考或课堂测验
● 课程作业
● 学习态度
● 你如何应对复习和考试压力
申请过程中提交AL 预估分的方式,不同学校给出预估分的时间不同,一般在每年9 - 11 月之间。 如果所在国际学校历年录取学生质量不错,那么给出的预估分更具说服力。
不同国际学校的评估标准存在差异,但核心离不开以下 6 大维度:
AS 考试成绩:这是最直观的参考指标。多数学校会根据 AS 成绩划定预估分区间,例如 AS 得 A 的学生可能被预估为 A 或 A*。
校内模考与日常测验:包括阶段性测试、课堂表现等。这些成绩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稳定性和进步趋势,尤其当 AS 成绩不理想时,持续提升的模考分数是 “翻盘” 的关键。
IGCSE考试成绩:虽然有点“久远”,但是作为一直以来学生潜力的参考也是有价值的。
老师的主观评价:班主任、学科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质量等方面的印象,可能直接影响预估分。积极与老师沟通学习计划、主动请教问题的学生,更容易获得认可。
课程难度与学校定位:部分学校会根据自身教学水平调整预估分策略。例如学术资源较强的学校可能更 “敢给” 高分,而以保底为主的学校可能倾向于保守评估。
大学申请目标:当学生明确冲刺高分专业(如医学、法律)时,学校可能会结合其目标适当调整预估分,但前提是学生能证明自己有匹配的潜力。
大多数国内国际学校在计算学生的预估分时都有一套详细的标准(每个学校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领科(上海校区)的预估分有两个参考标准,一个是CIE考试成绩,另一个是校内评估成绩,校内评估成绩是第一和第二学期总评的平均成绩。
预估考试通常会在A2上学期开学之初进行,考试时间、题型和出题方式与官方考试相同。如果AS考试成绩不理想,但在预估考试中取得更高的成绩,那么预估成绩也可以被评为更高一档。
因此,对于在八月成绩出来后感到不满意的同学,不要气馁,可以提前了解或咨询学校是否有参加预估考试的机会,如果有的话应该尽力争取,并尽早复习。
这次AS出分不理想的话,可能会影响到老师给A-Level预估分。
如果 AS 成绩与预期差距较大,秋季重考(10-11 月)是性价比最高的补救机会。
重考的优势在于:一方面,能直接提升 Alevel AS 阶段的学术成绩,为预估分 “加分”;另一方面,重考备考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储备和解题能力,能为 A2 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间接提高后续模考表现,以及降低明年过con压力。
备考重考时,建议采取 “针对性突破” 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重考报名截止时间,想抓住这次机会的同学需提前规划时间。
即便做好了重考准备,仍有同学会遇到预估分 “上不去” 的困境:可能是学校评估标准严苛,可能是老师对进步幅度存疑,也可能是缺乏系统的潜力证明材料。这时,专业的预估分规划服务就能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