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vel 经济提分的关键的是 “抓准考点、用对技巧”—— 不用死磕偏题难题,把高频考点的基础逻辑吃透,再搭配针对性提分技巧,就能轻松实现分数跃升。本文整理 8 大核心高频考点,从通俗详解到实用技巧,再到易错避坑,一站式帮你搞定经济提分!
- 考点抓核心:每个高频考点只记 “核心逻辑 + 必考点”,不纠结无关细节;
- 技巧重实用:聚焦 “答题快、得分准”,比如公式速用、模板套用、画图规范;
- 避坑是关键:总结考生最易踩的 “失分陷阱”,提前规避,少走弯路。
(一)供需理论与曲线移动
1. 考点详解(通俗版)
- 核心逻辑:需求是 “消费者想买且买得起”,供给是 “商家想卖且卖得出”,两者平衡形成均衡价格;
-
- 需求影响因素:收入、偏好、相关商品价格(替代品 / 互补品);
-
- 供给影响因素:成本、技术、政策(补贴 / 税收);
-
- 曲线移动:“价格变→沿曲线动,非价格变→曲线移”(增加右移,减少左移)。
2. 提分技巧
- 快速判断法:看到 “消费者收入涨”→ 需求右移;看到 “原材料涨价”→ 供给左移,直接套用;
- 画图得分法:必标 “初始均衡 E0→新均衡 E1”,曲线标注 D/S(右移标 D1/S1),不画多余线条;
- 答题模板:“XX 因素(如政府补贴)→ 供给增加(S 右移)→ 均衡价格 P↓、均衡数量 Q↑”。
3. 易错避坑
- 别把 “替代品涨价” 归为供给因素(实际是需求因素,导致需求右移);
- 曲线移动方向别搞反(“增加右移” 记牢,可联想 “向右 = 更多”)。
(二)价格弹性(PED/YED/PES)
1. 考点详解(通俗版)
- 核心逻辑:弹性 =“敏感度”,比如奶茶涨价就不买(敏感→弹性大),盐涨价还得买(不敏感→弹性小);
-
- 公式:弹性 = 变动百分比 ÷ 变动百分比(必须用 %,不能用绝对数);
-
- 解读:PED>1 = 富有弹性,PED<1 = 缺乏弹性;YED 正 = 正常品,YED 负 = 劣等品。
2. 提分技巧
- 计算速算术:先算 “(新 - 旧)÷ 旧 ×100%” 得出变动百分比,再代入公式,避免跳步;
- 决策速配法:看到 “PED>1”→ 薄利多销;看到 “农产品”→ PED<1→ 提价增收,直接答题;
- 术语加分法:用 “需求价格弹性” 替代 “敏感度”,用 “富有弹性” 替代 “很敏感”。
3. 易错避坑
- 别漏算 “百分比”(比如直接用 “8-10” 算价格变动,必错);
- 不用纠结 PED 的负号(解读只看绝对值,如 PED=-2→ 弹性大)。
(三)市场结构
1. 考点详解(通俗版)
- 核心逻辑:按 “竞争程度” 划分,竞争越激烈,商家定价权越弱;
|
类型 |
企业数量 |
产品差异 |
定价权 |
|
完全竞争 |
极多 |
无 |
无 |
|
垄断竞争 |
较多 |
有 |
有限 |
|
寡头垄断 |
少数 |
可同可异 |
较强 |
|
垄断 |
唯一 |
无替代 |
绝对 |
2. 提分技巧
- 秒判口诀:“极多无差异→完全竞争;唯一无替代→垄断;较多有差异→垄断竞争;少数相互影响→寡头”;
- 案例绑定法:看到 “餐饮行业”→ 垄断竞争;看到 “水电公司”→ 垄断,快速定位;
- 答题加分点:提一句 “完全竞争市场效率最高,垄断市场存在无谓损失”。
3. 易错避坑
- 别把 “寡头垄断” 的 “少数企业” 说成 “较多企业”;
- 别混淆 “垄断竞争” 与 “寡头垄断”(关键看 “是否相互影响”,寡头会相互盯着定价)。
(四)宏观经济政策
1. 考点详解(通俗版)
- 核心逻辑:经济 “冷”(衰退)就 “加热”(刺激政策),经济 “热”(通胀)就 “降温”(抑制政策);
-
- 货币政策:央行管(利率、货币供应量),如降息、加息。
2. 提分技巧
- 政策速配法:经济衰退→ 扩张性财政(减税 + 增支)+ 扩张性货币(降息);通胀→ 紧缩性政策,直接套用;
- 传导简化法:不用复杂分析,直接写 “减税→ 消费增加→ 经济增长”;“加息→ 投资减少→ 通胀下降”;
- 术语规范法:用 “扩张性财政政策” 替代 “政府多花钱”,用 “紧缩性货币政策” 替代 “央行加息”。
3. 易错避坑
- 别把 “央行降息” 归为财政政策(实际是货币政策);
- 别只说政策 “好”,提一句 “过度刺激可能导致通胀” 更全面。
(五)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 考点详解(通俗版)
- 核心逻辑:市场 “管不好” 的事,需要政府来帮衬;
-
- 失灵类型:负外部性(害别人,如污染)、正外部性(帮别人,如疫苗)、公共物品(大家用,如路灯);
-
- 干预手段:负外部性→征税,正外部性→补贴,公共物品→政府供给。
2. 提分技巧
- 对号入座法:看到 “污染”→ 负外部性→ 征税;看到 “疫苗”→ 正外部性→ 补贴,不用多想;
- 答题模板:“XX 属于 XX 类型(如污染→负外部性)→ 政府采取 XX 手段(征税)→ 减少不良影响,提升社会福利”;
- 画图加分法:画 MPC/MSC 曲线,标注 “无谓损失”,得分更高。
3. 易错避坑
- 别用 “补贴” 应对 “负外部性”(正确是征税);
(六)AD-AS 模型
1. 考点详解(通俗版)
- 核心逻辑:AD 是 “总需求”(大家买的所有东西),AS 是 “总供给”(商家卖的所有东西),两者平衡决定经济状况;
-
- AD 移动因素: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如政府支出增加→ AD 右移);
-
- AS 移动因素:成本、技术(如技术进步→ AS 右移)。
2. 提分技巧
- 快速画图法:AD 是右下斜,SRAS 是右上斜,LRAS 是垂直(标在潜在产出处),不画错形状;
- 效果速判法:AD 右移→ 短期 P↑、Y↑;AS 右移→ P↓、Y↑,直接写结论;
- 答题加分点:提 “潜在产出”“短期均衡”“长期均衡” 等术语。
3. 易错避坑
- 别把 LRAS 画成右下斜(长期是垂直的,代表潜在产出);
- 别漏标曲线名称(AD/SRAS/LRAS 必须写清)。
(七)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
1. 考点详解(通俗版)
- 核心逻辑:“谁做某事更划算,谁就做”(划算 = 机会成本低);
-
- 机会成本:做 A 放弃 B 的数量(如 A 国做 1 吨小麦放弃 2 吨玉米,机会成本 = 2);
2. 提分技巧
- 计算速算法:机会成本 = 放弃的产品数量 ÷ 生产的产品数量,直接套用;
- 分工判断法:对比两国机会成本,谁低谁生产,如 “A 国小麦机会成本 2,B 国 3→ A 国生产小麦”;
- 答题模板:“A 国生产 XX 的机会成本为 XX,低于 B 国→ A 国具有比较优势→ 分工生产 XX,贸易互利”。
3. 易错避坑
- 别把 “绝对优势” 和 “比较优势” 搞混(比较优势看机会成本,不是绝对产量);
- 计算机会成本时别搞反分子分母(如 “生产 1 吨小麦放弃 2 吨玉米”,机会成本是 2,不是 0.5)。
(八)经济增长与发展
1. 考点详解(通俗版)
- 核心逻辑:经济增长 =“钱变多”(GDP 增长),经济发展 =“又有钱又变好”(GDP + 福利 + 环境);
-
- 增长因素:资本、劳动力、技术(如技术进步→ 增长);
-
- 发展指标:人均 GDP、识字率、预期寿命(不只是 GDP)。
2. 提分技巧
- 答题区分法:问 “增长”→ 谈资本、技术;问 “发展”→ 加识字率、环境等指标;
- 政策加分法:提 “加大研发投入(技术)”“普及教育(人力资本)”“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
- 术语规范法:用 “全要素生产率” 替代 “技术进步”,用 “可持续发展” 替代 “又好又快发展”。
3. 易错避坑
- 别把 “经济增长” 等同于 “经济发展”(发展需要兼顾福利和环境);
- 别只说 “增加资本投入”,提 “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更深入。
三、通用提分技巧(适用于所有考点)
- 术语优先:答题时多用专业术语(如 “均衡价格”“比较优势”“外部性”),替代口语化表达,阅卷老师更认可;
- 模板套用:所有案例题都可按 “因素→ 变动→ 结果” 逻辑答题,避免思路混乱;
- 画图规范:微观题(供需、弹性)、宏观题(AD-AS、外部性)必画图,标注清晰,不画多余线条;
- 真题训练:每考点刷 5-10 道真题,只练 “核心题型”(如弹性计算、政策分析),不做偏题;
- 错题复盘:错题只记 “考点 + 错误原因”(如 “弹性计算→ 漏算百分比”),每周回顾 1 次。
四、最后提分提醒
- 高频考点占比 80%,不用纠结冷门考点,把上述 8 个考点吃透就能稳拿高分;
- 答题时 “先易后难”,基础题(选择、简单计算)确保全对,再攻难题(论述、综合分析);
- 保持卷面整洁,画图用铅笔,标注清晰,术语书写正确(别写错 “弹性”“均衡”)。
ALevel 经济提分不用 “死学硬背”,掌握高频考点的核心逻辑,套用实用提分技巧,避开常见失分陷阱,就能轻松实现分数跃升!现在就按考点分类刷题,把技巧练熟,考试时直接套用,提分 so easy~
如果想获取 “考点答题模板 + 真题核心题型集 + 画图规范手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经济提分”,免费领取专属备考资料!后续还会分享真题实战拆解,记得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