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留学的大门,无论你学习的课程是AP还是A Level,或是IB,都或多或少修炼出了一些行走江湖的必备美德。
今天我们发掘出了一系列IB文学学生的美德大赏,我本人在学完IB中文文学之后掐指一算,喜提6项美德,一起来看看正在学习文学的你有没有超过我呢?
“通宵达旦搞essay,凌晨四点半的日出你一定见过。”

虽然不提倡这种临阵磨枪的行为,但是学IB文学的家人们,一定会有那么一篇梦中情essay让你在凌晨时分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无法自拔。伴着凌晨四点半的鸟鸣,手捧王尔德的戏剧、或是白先勇的小说,或许某一刻你也不理解你用键盘敲下的那些高深概念,又或许在下一刻你沉浸在了书中的那个世界里,开始读懂那个世界里的人物。
“脑:???
嘴:作者使用的XX意象体现出他的XX心境,契合了作品中的XX主题……”

在午后,刚吃完午饭后的第一节课永远是最容易犯困的时候。偏巧不巧,那节文学课讲完了那本你爱读的小说,开始介绍新的作品——某位你并不是很能理解的当代诗人。午后闲适的阳光打在桌上,头很重,眼前的字迹开始模糊,要不浅睡一会吧。
此时老师的一个提问适时地打断了你的美梦,但是作为一个学习IB文学的同学,总是能对并不那么熟悉的作品也能侃侃而谈,有的时候脑子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嘴它自己就开始分析了。
“我也没看。”

IB文学中文的阅读量算是较大的,SL的同学需要阅读9本作品,HL需要阅读13本书。除了必要读的这些书籍之外,经常还需要阅读相关的论文与作家的其他作品。很多时候的暑期作业、平时作业就是去阅读书籍与相关文本。
在某个闲适的周末去做这些阅读作业岂不美哉,但在一些workload很大的时候,阅读经常看不完。课前“你看了吗”“我也没看”恐成IB繁忙季最常见的对话,LitChart的情节概括是本人看不完阅读时的最大法宝。
但是,在不忙的时候一定要补上,不然考试的时候早晚凉凉。
“下个paper好好写。”

在申请大学时,IB出具给大学的成绩单是预估分,并非“一考定终身”制。预估分由几学期的成绩组成,而每一学期的成绩又由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平时成绩等等组成,所以偶尔考砸一次并非大事,之后弥补回来就好了,这也是比较人性化的一点。
(但是,千万不能每次考试都带有这种心态,摆烂是有惯性的。)
在大考的时候,IB文学也是有三次考试,大考分数由这三次考试一起综合构成,分别是Paper1,Paper2和IO,都在不同的时间举行,一张paper没到7分的话,下一张还有机会。并且,中文IO是可以完全准备好的。
“这个我记了,我发你吧。”

IB文学课中课堂笔记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可能在高一高二学的作品还较少的时候,笔记的优势还体现不出来,但是在大考前,看着过去的积累,既有成就感、又是一份现成的、最棒的复习资料。
在上课的时候,我通常会直接在书上做批注。我也注意到有些同学不想在书上写字,写在笔记本上也是同理,总之在课上记录一些老师的分析。课堂上如果没有记完的话,同学之间互相借笔记补也是很好的方法!
课上,老师通常是按照文本自身的逻辑顺序来讲的。自己整理的时候,可以按照不同的手法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类。这样整理笔记的好处在于可以进行不同文本之间的横向比较,比如就“叙事者”这一方面,芥川龙之介的这篇散文就可以与鲁迅的《孔乙己》进行比较。
“这一句话带10个references不过分。”

IB非常强调学术诚信,所引用的论文期刊、学术书籍都需要规范地写reference,而阅读他人的论文是所有文学学生的必备技能——无论是用淘宝买来的知网会员、还是从各大论文网站上白嫖的。
可能平时的assignment没有那么严格,但是在写中文EE的时候,reference的要求真的非常高。众所周知,中文EE的字数上限是4800字,几乎所有人写到最后都会超字数,这个时候简直恨不得把十个砖家的话并到一句说,尽量腾位置给自己的观点。
“坚持没有退学。”

回顾过去学习IB文学的时候,我们都与它度过了许多无眠的夜晚,坚持做完每一次assignment,录完每一次IO mock。其实,之后如果就读了英美的大学,可能真的就不会再上中文文学的课程了,虽然我们现在口口声声说着“形而上学 不行退学”,但是我们在未来从事与文学毫不相干的职业时,偶然间捧起一本书、读到一个似曾相识的人物,会不会想起多年前的某天夜晚,我们在为高中的文学课奋笔疾书的那一刻呢?
家人们,加油!
为了帮助广大IBer充分学习与备考,为大家准备了IB备考资料合集,想要获取相关备考资料的同学,可咨询客服领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