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经济中的Macroeconomics,宏观经济,是课程中概念最多的一部分。大部分学校会将宏观经济安排在十一年级,在预估分评估中起到重大作用。本系列会将IB宏观经济的内容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
宏观经济的前半部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Level of overall economic activity
2、Aggregate 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
3、Macroeconomic objective: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rate
🔶第一部分主要引入“宏观”的概念,介绍以一个国家为个体的各种经济理论和概念,以及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本章节讲解了众多常见的经济指标(如GDP&GNI)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需要学生掌握其中的原理,学会识别简易的国家财政收支表,并评估它们的有效性。此外,有关经济发展规律的business cycle模型也会在这一章节中出现,学生需要掌握解释相关理论的方法。
🔶第二部分的内容讲解了宏观经济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模型——Aggregate supply& demand. IB宏观经济一共介绍了两套理论体系,分别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的短期/长期总需求/供给模型(Short/Long aggregate demand/ supply model)与凯因斯经济学(Keynesian economics)的凯因斯需求模型(Keynesian demand model)。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中,最重要的莫过于self-correction(自动校正),即供给与需求在长期中可以自动变化,从而达到均衡点。而在凯因斯模型中,需求的不同阶段和它的粘滞性则是重中之重,这一诞生于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经济理论认为,总需求不会随着时间增长而变化。
本章中的两个经济模型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学生在在学习过程中务必要扎实掌握其中原理,熟悉图像、解释方法和应用分析。
🔶从第三部分开始,课程开始聚焦于宏观经济中具体的问题和目标。第三部分讨论了在宏观经济中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与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之间的关联。在学习宏观经济的几个目标(macroeconomics objective)时,学生不仅要学会解释并评估每一个objective的形成原因与影响,更要遇见到不同objective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本章的unemployment 和 inflation rate。正如菲利普曲线模型(Phillips Curve model)中呈现的那样,二者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低失业率带来的高速经济增长会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而如何平衡失业率与通胀,正是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下是几道IB历年考卷中有关macro的真题,供大家参考:
本题是2021年IB经济paper1的一道考题,针对第三部分的macroeconomic objective之一——unemployment进行了考察。十分题属于概念题,考核了structural unemployment(结构性失业)的定义和形成原因,需要学生对这一概念有着细致的了解。十五分题则将问题扩大化至“失业”这整一个话题,要求学生一一列举并解释各种类的失业,如季节性失业(seasonal unemployment)和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同时,学生要着重解释不同种类失业的区别,以及失业造成的多种后果。
家长和学生如果想要资料,可添加微信小助手16621708232或扫码咨询领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