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课程有所了解的一定对 IB课程 有所耳闻,每年5月都能在各大社交软件上看到来自IB学子的哀嚎,以及对想要投身IB课程的小萌新的劝诫。IB课程真是难得远近闻名啊...
所以有想法转轨IB课程的家长就来咨询,那IB课程和我国高考到底哪个难?这个问题,如果有明确的意向学习国家的话,自然很好选,如果暂时没有确定,那可以浅浅分析一下~
首先,两者考试方式非常不同,高考为“必考+选考”,IBDP为选考。
IB考试与高考相比,难度上有较大区别,两者各有特点。IB考试是一个跨学科的考试,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六大学科的知识,还需要能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不同的学科中,所以 IB课程 的难度要比高考高一些。
而高考是一个专业性的考试,学生需要深入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并能够就某一特定的领域做出深入的判断和把握,所以高考的难度也是不小的。
课程难度:
如果单单比较课程难度的话,IB更难一些。
作为一门国际高中课程,IB课程一直以来都以其较高的课程难度而闻名,IB涉及更多的大学知识,内容更多一些,而且IB要求学习的科目比较多,远远多于高中课程。IB课程分为标准难度课程Standard Level和更具挑战性的高难度课程Higher Level,主要分为六门学科组课程和三门核心课程。它要求学生至少选6门课和TOK(Theory of Knowledge )认识论课程。
升学难度:
如果要比较两个体系升学的难度的话,明显是无法比较的。由于中国大学的录取方式比较单一,而不少欧美国家大学的录取方式更加多元,各种教育体系的人都录取(有倾向性的)。
前面探讨了新高考和IB大考的考试形式,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在考试内容方面两者之间的联系,以语文或IB中的语言A为例。
在高考语文中,作文始终担任重量级的角色,占据50-60分的分值(不同地区卷面分数有所不同)。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考作文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命题式作文,向话题式作文转变。看似复杂的题目实则透漏出许多启示,考生可选择的立意点也足够丰富,相应地,这样的话题式作文也就更考察考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但是IBDP的中文课程也并不简单。
IBDP的语言和“文字研究学科组课程”和“语言习得学科组课程”均包含中文课程,这里主要讨论“语言和文字研究——语言A学科组课程”。
语言A主要包括“文学、语言和文学、文学和表演”三类课程,其中“文学和表演”还添加了表演课程。“文学”需要学生在两年时间内阅读大量的本国作品、外国作品,因为会涉及很多翻译的任务,而”文学“的评估内容和评估形式就与翻译有关。它主要侧重于学生对文学经典作品的了解程度,包括文学批评、阅读面、作品内容等。
“语言和文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侧重于语言的正确应用,包括上下文、背景、形式的选择等。其评估比”文学“更加复杂,既需要考生给未读过的文章写比较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还需要他们基于自己学过的两部作品写小论文。
不难看出, IB课程 的中文考试更加复杂,对考生的要求更高。其题型并不拘泥于高考中的“填空”、“选择”,多使用写作。另外在题目的设置上更加灵活,考生不能依靠死记硬背来完成题目,需要加入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思考,有针对性、有深度地作答。“文学”更关注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检验他们是否拥有批判性思维,能从经典作品中发现不足;“语言和文学”更强调考生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但这一考核国内基本上进入大学后才会系统学习。
犀牛IB课程由各科目金牌导师带队,采用体系化教研的专业教材,将重难点和知识点重新整合,助力学生提升学科成绩。
犀牛国际IB教学团队由业内多名教学专家共同组建,不乏来自加州理工大学、剑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其中有博士、硕士的学历老师众多,学术功底扎实,有的已经执教十余年,国际教育领域经验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