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P课程设置包含三大核心课程和六大类基础学科,学生既要学习科学科目,又要学习人文科目。所有参加IBDP课程的学生,需要在这六个学科组中每组选一门课程进行学习。
IB体系独有的大框架:
其中包括六门不同领域的Group课程和三项核心课程(TOK、EE、CAS)。
IB课程的六大类别:
语言A(母语)、第二语言、人文社会、实验科学、数学与计算机技术、艺术与选修。学习IB课程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需要接受这六大学习板块的综合素质培养。
这六门不同领域的Group课程中难度有所差异,分为 SL(普通课程)和HL(高级课程)两种,高级课程包括普通课程的内容,并且会比普通课程更深更难。学生需要在六大类学科类目下去选择六门课程来学习。理科的HL比SL的难度大很多。文科HL则比SL评分严格很多。至少要选三门HL的课程才能毕业。这对于学生的整体能力发展是非常完善与全面的。
第一组:语言A(一般是学生的母语)
第二组:语言B(第二外语)
第三组:人文社科(比如:历史,社会,商务,哲学)
第四组:实验科学(比如:物理,化学,生物)
第五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
第六组:艺术与选修
学生至少要在1-5类里面选择一科,如果学生不选择艺术,则需要在第三类(人文社科)或者第四类(实验科学)里面再选择一科。
IB课程的三项核心课程:
1、TOK(Theory Of Knowledge)
考察形式以论文写作为主、口头陈述为辅。
Presentation:20分,占总成绩的33%:同学们要把TOK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情况相结合,来进行10分钟的口头陈述。(可以进行小组作业,但每组不能超过3个人,并且独立进行评分。)
Final Essay:40分,占总成绩的67%:IBO每年会公布六道题,同学们可以自行选择题目,写一篇1200字到1600字的英文论文(相当于中文2000字),注意不要超过字数限制。
2、EE(Extended Essay)
要求同学们探究以往所学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完成的4000字的独立研究论文。
3、CAS(Creativity Actionand Service)
在IB课程学习的两年间必须完成150小时的CAS活动(包括创造性活动、体育活动和社区服务)。
IB课程的考核方式:
1、六大类别
IBDP课程中的六大类别,使用的是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内部评估:因学生选择的主题而异,包括口头陈述、实习工作经历、书面工作等。每个人最初的成绩都是由代课老师进行评估,包括该名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实验报告、实验技能等,然后由指定的外部协调员核实或者修改成绩。
外部评估: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毕业统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中国学生参加的是北半球考试,时间是5月份每年,形式是笔试。总共6张试卷,然后再加上内部评估的得分,最终得出学生的某门科目的总分。
2、三项核心课程
TOK考核方式是通过10分钟口头陈述和1600字的论文进行评估,论文标题是IB官方提供的,学生需要从6个标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论述,每次考试主题也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社会的动态走势。此外学生还需要参加演讲(Speech),这部分学生可以组队参加(最多三人一个团队)或者单独演讲。
EE是根据校外的IBO考官根据统一标准所打分的。
而CAS虽不参与评分,但也是三类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虽然官方没有明确要求这方面的打分,但是每位参加IBDP的学生都必须有自己的CAS活动日记,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学生仍需要参加这方面的实践考核,用于记录自己在创造力实际活动,社区服务当中的感想和经验。此外这部分还会影响校内评估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