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文学——如何分析古诗词的写作手法

时间:2024-01-19 17:23:31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古诗词的IB考试其实大多都围绕着两个维度,就是“形式”(一些表达手法和写作技巧)和“内容”(对景色、事物、人的描写和对情感的抒发),只要把这两个维度系统掌握,考试的时候层层筛选,用好“形式+内容”这个公式,就能更全面地作答。下面我们详细地看一下具体应该如何分析和作答。(有些分析方式也可以迁移到其他文体中哦)

 

图片

备考资料领取

长按二维码识别添加好友

国际竞赛、国际学科、语培

图片
图片
 

一、形式:表达手法和写作技巧

(一)IB考试中的表达方式:
1.描写方式:

(1)各种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

(2)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用典、对比、烘托、想象和联想、通感、互文、反复、借代、双关、顶针、对偶、设问、反问、反语、排比。

其中值得特别解释的是:

•烘托: 原是国画中的一种技法,常用于诗歌,指从侧面描写,正反对比下,使描写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如杜甫的《登高》。

•联想和想象: 浪漫主义诗人使用最多,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用典: 诗词常常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用典,语言精炼且丰富性,有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各种描写技巧: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白描、渲染。

 

2. 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直抒胸臆。
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等。

 

3.谋篇布局:统领全文、承上启下、铺垫、卒章显志。

 

4.章法技巧:赋比兴手法、比对衬托等。

 

图片
 

二、内容:主要是对景色或事件或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1. 通过字面语言判断情感(代表意象结合标题)

一般的送别诗、怀古诗、思乡诗、战争诗、贬谪诗等,都表达悲伤的情感;而游玩诗、即景诗、理趣诗等一般表达欣喜乐观的感情。

一般春夏的风景意象表达生机蓬勃、壮志萌发、内心喜悦等乐情;而秋冬的代表意象则表达凄凉寂寥、人生暮年、壮志难酬、光阴虚掷等哀情,比如:

•乐景写乐情:“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乐景衬哀情:“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 谢浑《谢亭送别》)

•哀景写哀情:“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陈亮《小重山》)

 

2. 结合诗人经历判断情感

比如杜甫,在早期阶段,意气风发,多写报国的豪情壮志,到了中年,遭遇安史之乱,流离失所,多是对战争的不满、对百姓的惋惜和对家乡的思念等。(IB中文古诗词鉴赏,教你一下抓住精髓!

 

      总结一下IB考试中的古诗词分析思路:先回答与问题最相关的,然后思考哪句哪联用了什么手法,手法先想大方向再想小要点,结合句子分析,先阐释手法本身的体现,再回答手法的作用,作用一般是对内容的突出,也就是突出描写对象和更为明显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比如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更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或其他人和事物,突出表现了诗人作者怎样的情感;用典是用了什么典故,借古讽今(可褒可贬),描写出怎样的政治和民生现状,强烈地表达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等。
 
国际课程去哪里了解?
 
国际学校如何选择?
 

针对不同基础的孩子有开设AP、IB、A-Level还有IGCSE课程的专业指导!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提供全方位学习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上课模式,按自己的需求选择科目,补缺补差,跟上弱点科目,有针对性地学习提升。

 

还配备了学习管理指导、跟踪与监督,导师、顾问、班主任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将课程及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全面帮助学生收获理想成绩。

 

同时还有专业的规划老师为不知三大国际课程体系如何选择、择校纠结的您提供帮助!

 

——更多课程咨询——

——小班课、1v1辅导——

请扫码联系↓

图片
图片

关键字:IB大考,IB考试,IB课程培训,IB辅导,IB课程,IB教材

推荐资讯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