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课程,全称为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它致力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绝非仅仅聚焦于学术成绩。
IB课程核心构成:6大学科+3大核心
⭕六大学科:
●母语
●数学
●第二语言
●人文(历史、经济等)
●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
●艺术
IB六大学科选课要求:
🚩要求一:六大学科除艺术外都需要选择一个科目进行学习,艺术为选修课程,如果艺术不选需要在人文或科学中再选择一门进行学习。
🚩要求二:IB六大学科所有科目分为SL和HL两个难度,在选课时至少要有3门HL难度的课程,SL难度课程没有限制。
⭕三大核心:
👉EE(拓展论文):选择六大学科课程中的一门,进行研究,完成一篇4000字的论文。
👉TOK(知识论):玩成一篇关于十大领域的论文,字数要求1200-1400字。
👉CAS(社会活动):每周不少于三小时的社会活动。
a. 英语基础
i. 写作:在DP中IA、EE、TOK都需要学生输出大量篇幅不一的学术论文,因此在初中阶段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例如论点论据的展开讨论、基本文章结构搭建能力),可以为DP学习奠定一个不错的基础。西方教育环境注重学术诚信,在做好“不抄袭”的情况下,同学们还需要尽早了解“参考文献的正确引用”的重要性。
ii. 口语:除了DP阶段相对应试的:TOK的exhibition考核、英语的oral测试、日常课堂上和老师的沟通、G4P讨论和呈现等等,DP更是衔接后续海外本科学习的途径。在高中入学前,拥有较好的口语沟通能力,有助于后续一系列学习的展开。如果学生计划从体制内初中转到国际高中IB课程,建议在初中阶段就开始口语训练,敢说、多说,可以找老师对话沟通。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就能发现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自信后,下阶段向更好的口语水平发展。英文口语不像书面英语那么正式,带有逻辑思路地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即可。
b. 数学基础:
2019年,ibo将数学科目进行了改革,分为AA(分析与方法)和AI(应用与解析),学生根据自身程度和后续本科专业相关性/申请要求进行选择。相比来说,前者侧重纯数研究、适合后续偏向理工科方向发展的学生选择;后者侧重解决问题、适合后续偏向文社科/商科方向发展的学生选择。无论学生选择AA还是AI,在初中数学知识点掌握的情况下,还需要做好从中文到英文的转换、单个知识点从理论到应用,以及知识点间的融会贯通。所以在读初中生如果确定后续走国际高中这条路,就需要在初中阶段打好数学基础、通过参加英文数学竞赛例如AMC10等,做好语言转换,开始接触并适应国际体系数学难度。在中考结束后(部分国际高中需要中考分数),确定后续入读IB体系高中,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开始做Pre-IB的预习工作,缓解后续学期压力。
***在国高自主招生考试中,英语笔试、口试,以及数学成绩也是占据较大比重。除了正式入学后的摸底考试,自主招生的表现也会是学校了解学生程度和特点的一个信息来源***
***IBDP课程全方面培养学生,所以学生必须要在“科学学科组”和“个人与社会学科组”中各选一门课程,如果学生不选择“艺术学科组”,则需要在“科学学科组”或“个人与社会学科组“中再多选一门***
c. 科学基础:
对科学感兴趣、擅长科学的同学在初中阶段可以判断未来选择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哪一门或哪两门进行深入学习和重点发展。在初中阶段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开始接触初级物化生的学科词汇,方便后续做好从中文到英文的转换。理论上,优秀的IB学生没有明显短板;但是偏科的情况一旦发生,我们也必须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对于科学相对薄弱的同学来说,如果入读DP1的时间早于2030年的IBDP课程改革,那么在“科学学科组”,我们就必须从物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一门“相对不薄弱”的来上,在初中阶段打好科学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
d. 人文社科:
除了地理、历史,体制内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没有接触过IB人文社科大类的其他科目,对于未来往理工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以选择一门自己相对擅长的课程;而对于理工思维相对薄弱的、未来想往人文社科、商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以在初中课外时间,阅读和学术兴趣相关的英文文献、关注实事,开始搭建属于自己的“世界观”,培养特定领域的个人兴趣。
e. 兴趣爱好:
IBDP不希望培养“只会考高分的书呆子”,我们可以从三大核心课程中的CAS了解到这一点。在初中阶段学习压力相对不大的情况下,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助力全方面发展,也可以为CAS做基础的铺垫。对于申请美国本科的学生来说,兴趣爱好也是尤为重要。美国大学招生官看重“孩子是一个怎么样的整体”,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分。有特定兴趣爱好,也能帮助学生缓解后续在IBDP阶段的学习压力。
2030年ibo预计在保留现行课程设置的情况下(3*HL+3*SL+Core),推行新的课程设置(3*HL+1*SL+Core+Systems Transformation Pathway),双线并行,供学生选择。系统转型课程(Systems Transformation Pathway)将涵盖生物多样性、能源、粮食和移民四大领域探索,注重项目和实践体验。考核仍为内外部评估结合,包含案例研究、项目和基于作品集的评估任务;其学时为300小时,等于2门SL的学时。新的课程设置对于偏科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从课改的这个动作来看,不难发现ibo官方越来越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