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突击!IB Paper1 核心考点速记:10 分钟掌握高频文学手法

时间:2025-06-18 21:20:49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距离 IB 中文文学 Paper1 考试只剩几小时?别慌!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今天为你提炼IB 中文文学 Paper1 7 大高频文学手法,搭配超直白解析与记忆口诀,10 分钟速记核心考点,考场上直接 “套模板” 稳抓分!

一、比喻与隐喻:用熟悉解陌生的 “魔法”

核心概念:比喻用 “像、如” 明确类比(明喻),隐喻直接把 A 说成 B(暗喻),本质都是用熟悉事物解释抽象概念。
案例:“她的笑容像冬日暖阳”(明喻);“他是一座沉默的山”(隐喻)。
记忆口诀:“明喻带‘像’,隐喻藏‘是’,抽象变具体,感情更清晰!”

二、象征:藏在表象下的 “暗号”

核心概念:用具体事物代表抽象意义,需结合文本反复出现的细节锁定。
案例:鲁迅《秋夜》中 “枣树” 象征反抗精神;余光中《乡愁》里 “邮票” 象征分离。
速记技巧:看见反复出现的事物,立刻问 “它在暗示什么?”

三、拟人:赋予万物 “人味”

核心概念:给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动作、情感或思想,增强感染力。
案例:“风在窗外呜咽” 让风
有悲伤情绪;“时钟疲惫地滴答” 突出时间流逝的沉重感。
考场应用:遇到描写自然或物品的句子,检查是否 “人格化”。

四、对比与衬托:用反差制造 “戏剧冲突”

核心概念:对比突出差异(如美与丑);衬托用甲强化乙(如用黑夜衬托月光)。
案例:《孔乙己》中长衫与短衣帮的对比;《荷塘月色》用蝉鸣蛙叫衬托寂静。
记忆妙招:“对比是‘打架’,衬托是‘捧哏’!”

五、夸张:放大情绪的 “放大镜”

核心概念:为强调效果故意夸大或缩小事实,常伴随惊叹语气。
案例:“白发三千丈”“饿得能吞下一头牛”。
识别关键:找超出常理、引发强烈感官冲击的描述。

六、双关:一句话两层 “心机”

核心概念:利用谐音或一词多义,让句子同时表达两种意思。
案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 谐音 “情”)。
考场提示:遇到字面意思奇怪的句子,联想是否有谐音或深层含义。

七、反讽:话里藏刀的 “阴阳怪气”

核心概念:用褒义词说贬意,或用轻松语气表达严肃批判。
案例:“你可真是个‘大善人’,连只蚂蚁都不放过”。
速记口诀:“夸你 = 骂你,笑里藏刀就是它!”

最后 3 分钟救命指南

  1. 审题三秒定位:看到引导题,先圈出 “手法” 关键词,快速匹配以上 7 种手法。
  1. 分析公式:手法 + 原文例句 + 效果(如 “作者用拟人手法,将‘风’写成‘呜咽’,生动传递出孤独压抑的氛围”)。
  1. 宁滥勿缺:不确定就多写几个手法,按可能性排序,踩中一个就是分!
现在立刻合上书,用真题练手!记住,IB 中文文学 Paper1 考的不是 “背了多少”,而是 “用得多准”!冲就完事了,祝你考神附体,稳拿 7 分!了

关键字:IB考试,IB,ib考试,ib

推荐资讯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