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知识碎片化:背了概念≠会解题
- 误区诊断:
许多学生将微观“弹性需求”、宏观“财政政策”等术语倒背如流,但在Paper 1综合题中仍丢分——漏定义、缺逻辑链、无现实案例是主因。
- 突围策略:
① 强制“知识点串联”训练:用思维导图链接关联概念(如“价格机制→供需失衡→政府干预”); ② 九大关键概念深度绑定:将“效率”“公平”等核心概念嵌入每个模型分析中,避免答题片面化。
❗️ 二、Paper 1写作黑洞:学术写作≠堆砌术语
- 致命陷阱:
IB考官直言:“超60%的学生因答题结构混乱被扣分”!例如解释“供给减少如何影响均衡价格”,仅画图不阐述价格机制功能,直接失分。
- 高分框架(以10分题为例):
1. 定义题干术语(如Price Mechanism) →
2. 作图标注变化前后 →
3. 分步解释因果链 →
4. 关联现实案例(如原油减产推高油价) →
5. 关键概念评价(如“短期效率损失,长期资源配置优化”)
加粗标红重点:“定义+图示+逻辑链”缺一不可!
❗️ 三、图像分析盲区:画对图≠拿全分
- 典型丢分场景:
Paper 2中画出AD-AS曲线移位,却未标注“短期vs长期均衡点”,或忽略“弹性差异对政策效果的影响”。
- 抢分技巧:
双色笔作图法:
- 黑色笔:绘制基础模型(如供需曲线);
- 红色笔:标注关键节点(如新均衡点E1)、箭头指示变动方向、手写公式补充(如PED=%ΔQ/%ΔP)。
❗️ 四、公式应用误区:死记≠活用
- HL学生痛点:
Paper 3计算题中,套用“GDP=C+I+G+(X-M)”却被扣分——未结合题干情境解读数据含义1(如“出口下降反映贸易壁垒影响”)。
- 破局口诀:
“一算二析三评”:
- 计算结果;
- 结合定义分析(如“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100%”);
- 评价局限性(如“未统计隐性失业者”)。
❗️ 五、IA时间刺客:选题晚=高分无望
- 真相揭露:
经济学IA需800字深度分析现实问题,但超70%学生因选题不当(如“口罩价格波动”)重复返工。
- 黄金选题法则:
STEP原则:
- Specific(聚焦微观事件,如“某奶茶店涨价”);
- Timely(3年内数据可查);
- Evaluative(便于用九大概念评价);
- Policy-linked(能延伸政策讨论,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
💎 终极急救锦囊
- Paper 1避坑清单:
- 所有术语首次出现必定义;
- 每段结尾用“This shows that...”强化逻辑闭环。
- 公式红宝书:
重点标注:乘数效应(k=1/(1-MPC))、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HL必考!
- IA进度锁死表:
第1月定题+数据,第2月完成初稿,第3月专攻政策评价部分——拖到考前=自杀
结语:IB经济的高分率从来不属于“轻松党”,而是用结构化思维驯服庞杂知识体的野心家。避开这5大深坑,你收获的不仅是7分,更是穿透复杂世界的经济学眼力!
⭐名校头衔:犀牛授课教师均为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许多老师都是国内外知名学校毕业或者拥有留学背景。
⭐精细化授课:增强学生知识理解;
⭐丰富的 IB课程教学经验,熟悉课程考点、题型及最新考试动态;

IB课程先修班—20H:是牢记词汇/公式/知识点的阶段,通过对IB学科的基础知识地图进行梳理,让学生快速理解学科基本知识,培养科目兴趣。
IB课程培优班—40H:IB学科知识点细化讲解配合IB真题考题讲解,提升学员应对考试的能力,全面覆盖所有教材知识与试题类型。
IB课程强化班—20H: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同时,更强化构建IB知识体系。
IB课程冲刺班—10H:针对考纲、教科书上的例题以及历年IB考试真题进行总结,通过IB真题训练以及解题精讲,提升学生对考试题型的熟练程度以及对解题速度。

▶课程类型:3-6人小班授课/一对一授课模式
▶授课模式:在线面授均可
▶授课语言:中英双语教学/纯英文授课
▶开设科目:主要开设有物、数、化、生、经、计算机等科目
犀牛国际针对不同IB课程学习阶段的同学,开始多个科目的培训课程,课程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大家可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