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30 位满分学生中,有人冲刺藤校,有人选择港大,但更多的普通学生,拿着 35 分也能进入不错的大学。升学的核心是 “匹配”:你的兴趣、能力、职业规划,是否与目标大学的专业要求契合?比如,喜欢实践的学生,澳洲大学的灵活学制可能更适合;擅长学术研究的学生,英国 G5 的深度课程更有优势。
IB 课程之所以被全球认可,不仅因为它的学术难度,更因为它培养的 “全人素养”:TOK 锻炼批判性思维,EE 培养研究能力,CAS 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这些能力在大学学习中至关重要 —— 很多 IB 高分学生进入大学后表现出色,正是得益于这些积累。
所以,与其盯着 “别人的满分” 焦虑,不如关注 “自己的成长”:
- 成绩不理想?用重考、加申等方式补救,同时反思学习方法;
- 成绩达标?利用暑假提升英语能力、预习大学课程,为衔接做准备;
- 准 IB 学生?提前了解课程体系,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毕竟要平衡 6 门课 + TOK+EE+CAS)。
无论你是 IB 出分后的 “失意者”,还是即将踏入 IB 的 “新生”,这个暑假都是调整节奏的好时机:
- 重考学生:聚焦薄弱点,用 6-8 周时间针对性提分;
- 新生:提前适应 IB 学习模式,避免开学后 “手忙脚乱”;
- 所有学生:别忘了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思考 “我真正想读什么专业”“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IB 只是升学路上的一段经历,不是终点。满分值得喝彩,但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并为之努力,更值得骄傲。这个夏天,愿你既能接纳当下的自己,也能勇敢奔赴更好的未来!
授课方式
▶课程类型:小班课/一对一定制课
▶授课地点:线上/线下灵活选择
▶授课语言:国际/国内学生,中英双语/纯英文授课均可
▶开设科目:主要开设有物、数、化、生、经、计算机等科目
▶线下校区:上海(浦东、徐汇、黄浦、闵行)、北京(海淀、国贸、顺义)、广州、深圳(南山、福田)、苏州、杭州、成都、重庆、南京、青岛、无锡、武汉、合肥、宁波、天津、常州、厦门、香港等均开设线下校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