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不知道:IB 的 TOK、EE、CAS 从 DP1(第一年)就要开始准备,而非等到 DP2。暑假必须先搞懂这三大任务的 “底层逻辑”:
- TOK:不是 “知识背诵”,而是 “批判性思考训练”。比如暑假可以读一本跨学科书籍(如《时间简史》),尝试分析 “科学知识的局限性”,练笔 1000 字短评,培养 “追问本质” 的习惯。
- EE:4000 字论文需要 “选题→查文献→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结论” 全套流程。暑假可以先列 3 个感兴趣的方向(比如 “植物在不同 pH 土壤中的生长速率”“某国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找 1-2 篇相关论文看看结构,避免开学后选题浪费 3 个月。
- CAS:150 小时不是 “随便做活动”,而是要体现 “成长与反思”。比如暑假参加 “社区支教”,每次结束后记录 “学生反馈→我的改进→对教育公平的思考”,比单纯凑小时数更有价值。
IB 的 6 门学科中,这几科的 “衔接断层” 最明显,暑假必须重点突破:
- 数学 AA/AI:IGCSE 最多学到二次函数,IB 直接跳入微积分、矩阵、向量。建议先用可汗学院视频学 “导数的几何意义”“矩阵乘法”,做 10 道基础题练手。
- 物理:IGCSE 讲 “力与运动”,IB 加入 “波粒二象性”“相对论入门”,抽象概念多。可以用 “动画 + 实验视频” 辅助理解(比如 B 站搜索 “双缝干涉实验” 可视化视频)。
- 英语 A:IGCSE 考阅读选择题,IB 考 “文学评论 essay”,需要分析 “作者用词如何体现主题”。暑假可以精读一本小说(如《动物庄园》),尝试写 “象征手法分析”,训练文本解读能力。
IB 学生的一天可能是:上午 3 节学科课,下午写 EE 提纲 + 准备 TOK 演讲,晚上完成物理实验报告 + CAS 活动。暑假可以提前练 “时间块管理”:
- 用 Excel 做 “每日计划表”,把任务按 “重要紧急” 分类(比如 “EE 选题” 是重要不紧急,需每天花 1 小时推进;“数学题练习” 是紧急重要,需集中 1.5 小时攻克)。
- 试试 “番茄工作法”:25 分钟专注 + 5 分钟休息,避免拖延。犀牛去年有个学生用这招,DP1 第一学期就把 EE 初稿写完,成为全班唯一 “无论文焦虑” 的人。
犀牛为不同阶段的IB学生提供系统化的学习方案,设计了多种课程,包括IB预习班、提升班、强化班以及冲刺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