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总有人说 IB 7 分遥不可及,但作为过来人,我想说:只要找对方法,7 分其实是可以规划出来的。今天就把我私藏的「选课 + 学习 + 冲刺」全攻略分享给大家,全是实战中总结的干货,照着做,你也能离 7 分越来越近。
选课就像选赛道,选对了,跑起来才更轻松。很多人盲目跟风选热门科目,最后学得痛苦还拿不到高分。我的选课秘诀是 “三看”:
一看 “适配度”
未来想读什么专业,就围绕这个方向选核心科目。我当时想申请经济学专业,所以 HL 选了数学 AA、经济学和英语文学。数学 AA 能锻炼量化分析能力,经济学直接对接专业知识,英语文学则能提升写作和逻辑表达,这三门组合起来,既符合专业要求,又能相互助力。
如果你还不确定专业,那就选 “万能搭配”:数学 + 一门科学(物理 / 化学)+ 一门语言类科目,这样无论未来偏向理工科还是文科,都有一定的基础。
二看 “性价比”
不是所有难的科目都值得选 HL。有些科目看起来热门,但 7 分率极低,比如某些语言的 HL,全球 7 分率常年不到 5%,除非你有超强的天赋和兴趣,否则很难突围。我当时放弃了 HL 生物,就是因为了解到我们学校近三年 HL 生物 7 分率只有 3%,而 HL 经济学 7 分率能达到 15%,性价比更高。
可以去 IBO 官网查各科目历年的 7 分率,结合自己学校的教学实力,选那些 “踮踮脚就能够到 7 分” 的科目。
三看 “兴趣值”
IB 学习周期长,没有兴趣很难坚持。我身边有同学为了申请名校,硬选了 HL 物理,结果每天上课像听天书,最后只能勉强拿 4 分。而我对经济学很感兴趣,即使是枯燥的理论知识,也能主动去查资料、看案例,学习效率自然高很多。
选课的时候,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这门课没有分数压力,我还愿意花时间研究吗?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这门课大概率能学好。
IB 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每天的点滴积累。我不提倡熬夜刷题,而是讲究 “高效学习法”,这几点是我亲测有效的:
“三遍笔记法” 筑牢基础
第一遍是课堂笔记,跟着老师的思路快速记录重点,不用追求工整,能看懂就行;第二遍是当天整理,晚上花 20 分钟把课堂笔记补充完整,用不同颜色标注出疑问点和易错点;第三遍是周末总结,把一周的笔记按主题串联起来,形成知识框架。
比如学习经济学中的 “供需理论”,第一遍记下课上老师讲的核心公式和案例;第二遍补充自己的理解,比如 “供需曲线移动的常见因素”;第三遍把它和 “弹性理论”“政府干预” 等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问题导向” 主动学习
不要等老师布置任务才去学习,而是带着问题去探索。我会在学每个章节前,先列出 3-5 个问题,比如学数学的 “微积分”,我会问:“微积分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导数和积分有什么关系?”“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用微积分解释?” 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听课,效率会大大提高。
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要攒着,当天就解决。可以先自己查资料,查不到就问老师或同学。我有个 “问题本”,专门记录每天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期末复习时,这本 “问题本” 比教材还管用。
“沉浸式” 提升 IA 和 EE
IA 和 EE 占分不低,而且是展示学术能力的好机会。我的经验是 “早启动、多修改”。DP1 上学期就确定 IA 和 EE 的选题,选题要小而具体,比如我的经济学 IA 选的是 “某品牌奶茶涨价对销量的影响”,范围小,数据好收集,分析起来也更深入。
写初稿时,不要怕丑,先把想法写下来,然后反复修改。我当时的 EE 改了 8 遍,从结构到用词,每一次修改都能发现问题。多和导师沟通,他们的一句话可能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比如我的导师提醒我:“EE 的重点不是得出惊天结论,而是展示你的研究过程和思维方式。” 这句话让我调整了写作方向,最终 EE 拿到了 A。
第三站:冲刺,7 分的 “最后发力”
到了冲刺阶段,拼的不是努力,而是方法。我当时用这几招,成绩在最后三个月提升了很多:
“真题 + 评分标准” 精准突破
真题要刷,但不是盲目刷,而是结合评分标准来刷。每做一套真题,都要对照评分标准给自己打分,看看哪些地方丢了分,是知识点没掌握,还是答题格式不对。
比如 HL 数学的大题,评分标准里会明确写出 “步骤分” 和 “结果分”,如果只写结果没写步骤,即使答案对了,也拿不到满分。我当时专门整理了各科的 “评分潜规则”,比如经济学论述题要 “定义 + 图形 + 案例 + 分析” 四步走,少一步就会扣分。
“错题分类” 靶向解决
把错题按 “错误类型” 分类,比如 “知识点盲区”“计算失误”“审题不清” 等,然后针对性地解决。对于 “知识点盲区”,回头重学相关内容;对于 “计算失误”,刻意训练计算的准确性;对于 “审题不清”,养成圈画关键词的习惯。
我当时的数学错题本里,“函数图像平移” 这类题错了很多次,我就专门花了两天时间,把相关的知识点和例题整理出来,反复练习,最后这类题再也没错过。
“模拟考试” 调整状态
考前一个月,每周进行一次完整的模拟考试,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来,包括中途的休息时间。这样可以让身体和大脑适应考试的节奏,避免正式考试时出现紧张、疲劳等问题。
模拟考试后,要像分析真题一样认真复盘,不仅要看错题,还要看答题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比如我发现自己在物理选择题上花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的大题没时间做,后来就刻意训练选择题的解题速度,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第四站:心态,7 分的 “隐形助力”
很多人实力够了,但因为心态不好,最后没能拿到 7 分。分享几个我调节心态的小技巧:
“小目标” 积累成就感
把 7 分这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比如 “这周掌握微积分的一个知识点”“下次模考数学多拿 5 分”。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点奖励,比如看一场电影、吃一顿好吃的。这些小成就感积累起来,会让你更有信心面对大目标。
“拒绝比较” 专注自己
不要总拿自己和别人比,每个人的节奏不一样。有人数学好,有人语言好,盲目比较只会打击自信。我当时只和自己比,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就很满足。
“适当放松” 保持状态
学习再忙,也要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放松。我每天会抽 30 分钟跑步,周末会和朋友出去玩半天。适当的放松能让大脑得到休息,反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7 分不是遥不可及的梦,而是可以通过正确的选课、高效的学习和科学的冲刺来实现的。希望这些学霸私藏的攻略能帮到你,祝你在 IB 考试中如愿拿到 7 分,奔赴自己的理想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