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规划拖后腿!IB7 分备考的「反焦虑」时间表

时间:2025-07-09 22:18:02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身边很多 IB 考生的崩溃,不是因为学不会,而是被 “永远完不成的规划” 逼疯的:列了满满一页的日计划,结果只完成 30%;看着别人刷完了 10 套真题,自己却连教材都没看完;明明很努力,却总觉得 “来不及了”…… 其实,IB课程7 分选手的备考时间表,藏着 “反焦虑密码”—— 不是把时间排满,而是让每个阶段的目标 “跳一跳够得着”,既不浪费时间,又能减少内耗。今天就分享这份 “反焦虑时间表”,从 DP1 到考前,让你学得扎实又安心。

第一站:反焦虑的「底层逻辑」—— 为什么你的时间表总是让人焦虑?

很多人做规划时,会陷入 “完美主义陷阱”:每天必须学够 8 小时,每科必须刷 50 道题,每周必须看完 2 本参考书…… 一旦没完成,就会自我否定,陷入焦虑循环。而反焦虑时间表的核心是 “3 个允许”:
1. 允许 “80% 完成率”
7 分选手的时间表,会预留 20% 的弹性空间。比如计划每天学 6 小时,实际完成 4.8 小时就达标;计划每周刷 5 套题,完成 4 套就不算失败。这种 “不完美” 的规划,反而更容易坚持,避免因一次没完成就全盘放弃。
2. 允许 “优先级调整”
IB 备考会有很多突发情况:突然通知下周有小测、IA 老师临时要改稿、某科难点卡了很久…… 反焦虑时间表会按 “紧急重要程度” 排序任务,而不是死守固定计划。比如:
  • 紧急重要:明天的数学小测复习(必须完成)
  • 重要不紧急:背单词(可以推迟到明天)
  • 紧急不重要:帮同学整理笔记(可以拒绝)
3. 允许 “阶段性侧重”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核心任务,反焦虑时间表不会强求 “各科均衡发力”。比如 DP1 上学期重点学 HL 基础,SL 可以暂时放一放;DP2 下学期重点冲 HL 难点,IA/EE 已经收尾,就不用再花太多时间。

第二站:DP1 阶段(全年)—— 打基础,缓节奏,别被 “赶进度” 裹挟

DP1 是打基础的关键期,也是最容易被 “别人学得快” 影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反焦虑时间表,核心是 “稳扎稳打,不盲目攀比”。
1. 每月核心任务(避免 “知识点囫囵吞枣”)
  • 第 1-2 月:熟悉课程体系,完成各科前 2 单元学习,整理基础笔记(每天 30 分钟)。
  • 第 3-4 月:攻克 HL 第 1 个难点单元(如 HL 数学的函数性质),开始收集 IA 选题灵感(每周 1 小时)。
  • 第 5-6 月:完成 DP1 上学期内容复习,进行第一次分科小测(目标:HL 5 分,SL 5 分)。
  • 第 7-8 月(暑假):重点攻克 HL 第 2 个难点单元(如 HL 物理的力学综合),完成 IA 研究设计初稿。
  • 第 9-10 月:开始 DP1 下学期内容学习,每周做 1 套 HL 基础题(不追求速度,确保正确率)。
  • 第 11-12 月:完成 IA 实验 / 调研,开始撰写 IA 初稿(每天 1 小时,避免熬夜赶工)。
2. 每周时间分配(避免 “时间不够用”)
  • HL 科目:每门 3-4 小时(上课 2 小时 + 复习 1-2 小时),重点放在 “理解概念” 而非 “刷题”。比如 HL 数学,先花 1 小时看懂教材例题,再花 1 小时做 5 道基础题,确保每道题都知道 “为什么这么做”。
  • SL 科目:每门 2-3 小时(上课 1.5 小时 + 复习 0.5-1.5 小时),以 “跟上进度” 为主,不用额外拓展。比如 SL 英语,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即可,不用再做额外的练习题。
  • 核心课程:TOK 每周 1 小时(看案例、写日志),CAS 每周 2 小时(参加一个固定活动,如每周三下午的社团),不用花太多心思。
3. 反焦虑小技巧
  • 每天睡前花 5 分钟写 “进步日记”:今天学会了什么(哪怕只是一个小概念),比如 “今天弄懂了 HL 化学的离子键形成过程”,积累成就感。
  • 不打听别人的进度:别人刷了多少题、学了多少单元都和你无关,专注自己的节奏,定期和自己的过去对比(比如 “这次小测比上次多了 5 分”)。

第三站:DP2 上学期(9-12 月)—— 攻难点,稳核心,别被 “多线任务” 压垮

DP2 上学期是 “多线作战期”:既要学 HL 新知识,又要改 IA/EE,还要准备模考,很容易陷入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 的焦虑。这个阶段的时间表,核心是 “聚焦重点,果断取舍”。
1. 每月核心任务(避免 “眉毛胡子一把抓”)
  • 9 月:EE 定稿(每天 1.5 小时),HL 新知识学习(每门 2 小时),SL 基础巩固(每门 1 小时)。
  • 10 月:IA 终稿提交(每天 1 小时),HL 难点专项训练(每门 2.5 小时),开始做真题(每周 1 套)。
  • 11 月:模考复习(每天 3 小时,按科目轮动),整理 HL 错题本(每天 1 小时)。
  • 12 月:模考后复盘(2 天),针对模考暴露的问题调整计划,重点补薄弱环节。
2. 每周时间分配(避免 “顾此失彼”)
  • 优先级 1(50% 时间):HL 难点 + IA/EE 修改(这是决定 7 分的核心)。比如 HL 物理的电磁场,每天花 1.5 小时做题 + 整理思路;IA 每天花 1 小时按老师反馈修改,不拖延到最后。
  • 优先级 2(30% 时间):SL 保 6 训练 + 真题套卷(SL 不拖后腿即可)。SL 每门每周做 1 套基础真题,确保 6 分稳拿;HL 每门每周做 1 套真题的难点部分(如最后 2 道大题)。
  • 优先级 3(20% 时间):TOK+CAS(不花太多时间,完成基本要求)。TOK 每周花 1 小时写提纲,CAS 参加固定活动即可,不额外花时间构思。
3. 反焦虑小技巧
  • 用 “四象限法” 列每日任务:每天早上花 5 分钟,把任务分成 “紧急重要”“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只做前两类。
  • 每周留半天 “空白时间”:什么都不安排,用来处理突发任务或休息,避免计划被打乱时的崩溃。

第四站:考前 3 个月(1-4 月)—— 冲高分,调状态,别被 “倒计时” 吓慌

考前 3 个月,很多人会被 “只剩 XX 天” 的倒计时逼疯,陷入 “疯狂刷题却记不住” 的恶性循环。这个阶段的时间表,核心是 “回归基础,保持节奏”。
1. 每月核心任务(避免 “盲目刷题”)
  • 1 月:真题地毯式训练(每周 3 套,按考试时间模拟),整理高频错题(每天 1 小时)。
  • 2 月:回归教材 + 笔记(每天 2 小时),重温基础概念和公式,确保简单题不丢分。
  • 3 月:针对性补漏(哪科弱就多花时间),调整作息(按考试时间安排学习)。
  • 4 月:轻量复习(每天 3 小时),保持手感即可,重点调整心态和作息。
2. 每周时间分配(避免 “过度消耗”)
  • 真题训练:每周 3 套(如周一数学、周三物理、周五化学),严格计时,模拟真实考试场景,做完后只改错题,不纠结分数。
  • 基础回顾:每天 1 小时看教材和笔记,重点看 “简单但易忘的知识点”(如 HL 数学的公式、HL 历史的时间线),避免因基础失误丢分。
  • 状态调整:每天 30 分钟运动(跑步、跳绳),保证 7 小时睡眠,考前 1 周不熬夜,让大脑保持最佳状态。
3. 反焦虑小技巧
  • 用 “正向暗示” 替代 “灾难想象”:不说 “我肯定考不好”,而是说 “我已经准备了两年,正常发挥就好”;不纠结 “万一这道题不会怎么办”,而是想 “我会的题都能做对就够了”。
  • 接受 “7 分不是 100% 正确率”:IB 7 分通常只需要 80%-85% 的正确率,允许自己有不会的题,只要把会的题都做对,就能拿到 7 分。

第五站:反焦虑时间表的「灵魂」—— 记住这 3 句话

  1.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不要追求每天学够多少小时、刷多少题,能按计划完成 80%,就已经超过很多人了。
  1. “你的对手只有自己”:别和别人比进度、比刷题量,专注自己的节奏,每周比上周进步一点点,就是胜利。
  1. “7 分是水到渠成,不是逼出来的”:IB 考察的是长期积累,过度焦虑会影响发挥。按这份时间表稳步推进,该来的总会来。
IB 备考就像种一棵树,DP1 是扎根,DP2 是生长,考前是结果。着急没用,拔苗助长只会枯死。按这份反焦虑时间表,一步一个脚印,既不浪费时间,又能减少内耗,你会发现:7 分其实没那么难,安心往前走就好。
 

关键字:IB考试,IB,ib考试,ib

推荐资讯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