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课程是‘学霸专属’?普通学生根本学不懂?” “IB课程真的比AP、A-Level难10倍?选课避坑指南来了!” 如果你也在为IB课程的“高难度传说”焦虑,这篇文章将用数据+真相为你彻底解惑! 从课程结构到评分标准,从选课策略到备考技巧,一文读懂IB,让你不再被“难度”劝退!
一、IB课程凭什么被称为“全球最难”?
📌 核心设计:六大学科组+三大核心项目,全面碾压“单一考试”模式
- IB课程六大学科组(需选6门课,3门HL+3门SL):
- 第一组:语言与文学(如中文A、英语A);
- 第二组:语言习得(如英语B、西班牙语B);
- 第三组:个体与社会(如经济、历史、心理学);
- 第四组:科学(如物理、化学、生物);
- 第五组:数学(AA/AI HL/SL);
- 第六组:艺术(如视觉艺术、音乐)或跨学科科目(如环境系统与社会)。
- 💡 关键难点:
- 文理兼修:无论偏文偏理,都必须选3门HL(高难度)科目,拒绝“偏科躺平”;
- 跨学科要求:第六组可用科学/社科替代艺术,但需证明学科关联性(考察综合能力)。
- 三大核心项目(占最终成绩25%+):
- TOK(知识论):探讨“知识如何产生”,需完成1篇论文+1次口头展示;
- EE(拓展论文):4000字独立研究论文,选题需跨学科;
- CAS(创造、行动与服务):完成150小时社会实践(如社区服务、艺术创作、体育训练)。
- 💡 关键难点:
- 时间管理:EE需耗时6个月,TOK需持续1年,与学科学习并行;
- 学术深度:EE需达到大学本科论文水平,考验独立研究能力。
📊 评分标准:7分制+核心项目,容错率极低
- 单科满分7分,6门课共42分;
- 核心项目满分3分(TOK+EE+CAS各1分);
- 总分45分,全球平均分约29-30分,40分+可冲刺藤校。
- 💡 残酷真相:
- 1分差距=全球排名差10%(如35分与36分,录取率天差地别);
- 核心项目挂科=无IB文凭(即使学科全7分也没用)。
-
二、IB课程“难”在哪里?3大痛点直击要害!
1. 学科深度+广度双重碾压
- IB课程HL科目难度≈大学先修课:
- 如数学AA HL涵盖微积分、线性代数,比AP Calculus BC更难;
- 物理HL需完成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接近大学实验室水平。
- SL科目≠“简单版”:
- 如经济SL需掌握宏观/微观理论,比A-Level经济更注重应用分析。
2. 核心项目:比学科更“磨人”的隐形杀手
- TOK:需批判性思考“知识是否可靠”,如“数学真理是否受文化影响”;
- EE:从选题到定稿需6个月,常见问题:
- 选题太泛(如“气候变化”)→ 无法深入;
- 数据不足 → 论文缺乏说服力;
- 引用不规范 → 涉嫌学术不端。
- CAS:需证明“持续贡献”,如每周做3小时社区服务,持续10个月。
3. 时间管理:6门课+3大项目,如何平衡?
- 典型时间分配:
- 学科学习:每天4小时(6门课轮换复习);
- EE/TOK:每周各3小时(分阶段完成);
- CAS:每周5小时(分散到日常活动)。
- 💡 关键策略:
- 用“番茄钟”拆分任务(如25分钟学数学+5分钟休息);
- 优先完成EE初稿(高二暑假前定稿,避免高三手忙脚乱);
- CAS融入生活(如用运动代替“行动”小时,用绘画代替“创造”小时)。
⭐名校头衔:犀牛授课教师均为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许多老师都是国内外知名学校毕业或者拥有留学背景。
⭐精细化授课:增强学生知识理解;
⭐丰富的 IB课程教学经验,熟悉课程考点、题型及最新考试动态;

IB课程先修班—20H:是牢记词汇/公式/知识点的阶段,通过对IB学科的基础知识地图进行梳理,让学生快速理解学科基本知识,培养科目兴趣。
IB课程培优班—40H:IB学科知识点细化讲解配合IB真题考题讲解,提升学员应对考试的能力,全面覆盖所有教材知识与试题类型。
IB课程强化班—20H: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同时,更强化构建IB知识体系。
IB课程冲刺班—10H:针对考纲、教科书上的例题以及历年IB考试真题进行总结,通过IB真题训练以及解题精讲,提升学生对考试题型的熟练程度以及对解题速度。

▶课程类型:3-6人小班授课/一对一授课模式
▶授课模式:在线面授均可
▶授课语言:中英双语教学/纯英文授课
▶开设科目:主要开设有物、数、化、生、经、计算机等科目
犀牛国际针对不同IB课程学习阶段的同学,开始多个科目的培训课程,课程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大家可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