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A-Level或AP不同,IB课程不只盯着分数,更看重学生能否把知识用起来——比如,学历史时能联系现实问题,做实验时能提出自己的假设,写论文时能独立完成研究。
它的课程覆盖3到19岁,分为四个阶段:
- PYP(小学):激发好奇心,建立学习兴趣
- MYP(中学):培养批判思维与跨学科理解
- DP(高中):核心中的核心,也是我们最常讨论的部分
- CP(职业导向):适合未来想走技能型路径的学生
其中,DP(大学预科项目)是最受关注的,也是IB体系的“王牌”。
IB课程两年,6门课+3个硬核任务:这不是普通高中
DP面向11-12年级学生,为期两年。 全球很多顶尖大学——包括哈佛、牛津、剑桥——都明确承认IB文凭,并给予高分者优先录取甚至学分减免。
那它到底有多“硬”?看这三部分就知道:
✅ 6门学科:必须从六个领域各选一门,比如语文、外语、数学、科学、社会学、艺术(或替换为其他组)。每门课分SL(标准级)和HL(高难度级),通常建议3门HL + 3门SL。
✅ TOK(知识理论) :听起来像哲学课,其实是教你“怎么判断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你要写一篇论文,还要做一次展示,挑战你的逻辑和表达能力。
✅ EE(拓展论文) :4000字的小论文,自己选题、查资料、写报告。这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一次真实检验。
✅ CAS(创造、行动、服务) :不是作业,而是要求你在两年内完成至少150小时的课外活动——画画、跑步、去养老院帮忙……这些事看起来不起眼,却是IB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关键:它让你学会“用所学去做点什么”。
⚠️ 特别提醒:如果TOK或EE没通过,哪怕其他科目满分,也拿不到IB文凭!
考试怎么评?不是一考定终身
IB的成绩评估非常细致:
- 内部评估(IA) :占20%-40%,比如实验报告、口头演讲、小论文,由老师评分,IB组织抽查。
- 外部评估:占60%-80%,全球统一考试,题目难度一致,公平公正。
最终总分45分(6门课×7分 + 核心3分),一般38分以上算优秀,顶尖名校录取者平均分超过40分。
这意味着什么? 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拿高分,而是要持续努力、善于反思、敢于表达。
IB课程适合谁?别再只看“是不是学霸”
很多人误以为IB只适合“超级学霸”,其实恰恰相反—— 它更适合那些目标清晰、自律性强、愿意平衡学业与生活的学生。
如果你家孩子:
- 愿意主动探索问题,而不是被动听讲;
- 能合理安排时间,在多任务中游刃有余;
- 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写作、辩论、动手实践;
那么,IB不仅能帮他在升学路上脱颖而出,更能让他成为一个“走得远、站得稳”的人。
IB课程五大教学行动,打造IB高分引擎
-
精准测评:科学诊断知识盲区,个性化定制学习方案
-
深度讲解:全方位无遗漏讲解知识点,打通学习堵点
-
靶向练习:独家研发教材配合分类题库,精准提升解题能力
-
实战考察:通过真题模拟查漏补缺,掌握真实水平
-
全程督导:教师全程答疑+自习监督,培养高效学习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