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了解 IB 课程,却总被 “难” 的标签带偏,忽略了它具体的学习内容。今天就抛开难度焦虑,从学科学习到核心项目,分点讲清 IB 课程到底在学什么,帮你建立清晰认知。
一、学科学习:6 大领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
IB 课程的学科学习覆盖 6 大领域,每个领域都有明确的学习内容与目标,绝非 “泛泛而学”:
核心学习内容包括文学作品分析(如小说、诗歌的主题、人物、写作手法)、非文学文本解读(如新闻、评论的观点与逻辑),以及书面与口头表达训练(如撰写批判性散文、进行主题演讲)。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母语的深层运用能力,能精准理解文本内涵,清晰传递自己的观点。
针对第二语言(如英语、法语、日语等),学习内容涵盖听说读写基础技能(如日常对话、短文写作),以及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如习俗、历史、社会现象)。不同于单纯的语言考试培训,更注重实际沟通能力,比如能参与话题讨论、读懂简单的外文读物,同时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逻辑。
包含历史、地理、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学习内容聚焦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现实问题:历史学科会学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与因果影响,地理学科会学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经济学则会学供需关系、市场运行等基础原理。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社会运作的底层逻辑,形成对世界的多元认知。
涵盖生物、物理、化学、环境科学等,学习内容分为理论与实验两部分:理论上会学细胞结构、力学定律、化学反应原理等基础科学知识;实验上则要学习实验设计、操作流程、数据记录与分析,以及撰写实验报告。重点不是死记公式,而是学会用科学思维探究问题、验证猜想。
分应用数学与纯数学方向,学习内容根据方向不同有所侧重:应用数学侧重数学在现实中的运用(如统计分析、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纯数学则侧重逻辑推理与理论研究(如函数性质、几何证明)。无论哪个方向,核心都是培养逻辑思维与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单纯的计算。
包含音乐、美术、戏剧、设计等,学习内容包括艺术基础技能(如绘画技巧、音乐乐理)、艺术史知识(如不同流派的风格与特点),以及创意作品创作。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艺术形式表达想法,同时提升审美能力,理解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联。
二、核心项目:3 大模块,学 “超越课本的综合能力”
除了学科知识,IB 的三大核心项目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培养课本之外的关键能力:
不学习具体的学科知识点,而是围绕 “知识从哪里来”“如何判断知识的可靠性”“不同领域知识的特点” 等话题展开讨论。比如探讨 “科学实验的结果是否绝对可信”“艺术作品的价值如何评判”,通过跨学科视角的分析,让学生学会质疑、反思,培养辩证思维,不盲目接受现成结论。
学习内容是自主完成一篇 4000 字的学术论文,整个过程包括:确定研究主题(需结合所学学科,如 “某地区高中生睡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查阅相关文献、设计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收集与分析数据、撰写论文并修改。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完整的科研流程,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提升独立探究能力。
- 创造、活动、服务(CAS):学 “实践与责任担当”
学习内容通过三类活动展开:创造类(如学习绘画、编写小程序、组织文艺活动),培养创意与动手能力;活动类(如参加体育比赛、徒步、团队协作项目),锻炼体能与团队精神;服务类(如社区志愿、敬老院帮扶、环保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同理心。重点不是完成任务,而是在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理解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