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 选课不用 “一刀切”,按自己的核心需求选,才能选得精准、学得顺畅。下面针对提分、冲名校、专业未定、兴趣导向四大需求,分别给出文科、理科的选科方案,超实用。
一、需求 1:提分保稳 —— 目标是 IB 总分高,不追求高难度
(一)文科选法
- 推荐组合:中文 A HL(母语易拿 7 分)+ 经济学 SL(内容浅、逻辑易理解)+ 心理学 SL(记忆量适中,IA 易操作);
- 关键:HL 仅 1 门,减少论文、背诵压力,把精力集中在易提分科目上。
(二)理科选法
- 核心思路:避开高难度理科,选应用类数学 + 基础理科;
- 推荐组合:数学 AI HL(重应用,计算简单)+ 生物 SL(知识点虽多但易记忆)+ 化学 SL(基础反应为主)+ 中文 A SL(保分);
- 关键:HL 选数学 AI 而非 AA,理科 SL 以 “记忆型” 为主,降低计算、推导压力。
二、需求 2:冲刺名校 —— 目标是申请顶尖大学,需体现竞争力
- 核心思路:选 “高适配专业 + 高难度” 科目,展现学术能力;
- 推荐组合(申法学 / 历史):中文 A HL + 历史 HL(名校法学 / 历史专业偏爱)+ 经济学 HL(补充社科背景);
- 推荐组合(申传媒 / 商科):英文 A HL(体现语言能力)+ 经济学 HL(对接商科)+ 心理学 SL(补充人文认知);
- 关键:HL 选 2-3 门,包含 1 门 “名校看重的硬核科”(如历史 HL),展现学术深度。
- 核心思路:选 “专业刚需 HL + 高难度数学”,满足名校要求;
- 推荐组合(申医学):生物 HL + 化学 HL(医学院必选)+ 数学 AA HL(体现数学能力)+ 中文 A SL(保分);
- 推荐组合(申计算机):数学 AA HL + 物理 HL(计算机核心刚需)+ 化学 HL(补充理科背景)+ 中文 A SL(节省精力);
- 关键:HL 选 3 门,包含专业 “必选科”,用高难度科目证明学术潜力。
三、需求 3:专业未定 —— 目标是保留更多选择,不局限方向
(一)文科选法
- 核心思路:选 “通用型文科 + 基础数学”,适配多专业;
- 推荐组合:中文 A HL(通用提分)+ 经济学 HL(适配商科、社科)+ 数学 AI SL(保留商科 / 轻理科选择);
- 关键:经济学 HL 是 “万能科”,搭配基础数学,未来申文科、商科都不受限。
(二)理科选法
- 核心思路:选 “基础理科 + 应用数学”,覆盖多方向;
- 推荐组合:数学 AI HL(适配理科、商科)+ 生物 SL(适配医学、环境)+ 物理 SL(适配工科、计算机)+ 中文 A HL(保分);
- 关键:数学 AI HL 通用性强,搭配两门基础理科 SL,未来申理科、工科、商科都有空间。
四、需求 4:兴趣导向 —— 目标是学喜欢的科目,提升学习动力
(一)文科选法
- 推荐组合(喜欢历史):历史 HL(兴趣核心)+ 中文 A HL(提分)+ 社会学 SL(补充兴趣相关知识);
- 推荐组合(喜欢心理学):心理学 HL(兴趣核心)+ 中文 A SL(节省精力)+ 经济学 SL(平衡难度);
- 关键:兴趣科选 HL 深入学,提分科选 SL 保分,兼顾热爱与分数。
(二)理科选法
- 推荐组合(喜欢生物):生物 HL(兴趣核心)+ 数学 AI SL(基础计算)+ 化学 SL(补充理科)+ 中文 A HL(保分);
- 推荐组合(喜欢物理):物理 HL(兴趣核心)+ 数学 AA SL(基础推导)+ 生物 SL(平衡难度)+ 中文 A SL(节省精力);
- 关键:兴趣科选 HL,其他科目选 SL 降低压力,让兴趣成为学习动力。
五、最后:1 个需求核对技巧,确保选法精准
选完后问自己 3 个问题:1. 所选科目是否能满足我的核心需求(如提分、保选择)?2. 有没有科目明显超出能力范围,会拖分?3. 未来调整方向时,当前选科是否有适配空间?3 个问题都满足,选法就是精准的。
IB 文理科选课,精准的关键是 “需求先行”。提分就选易拿分科,冲名校就选硬核科,专业未定就选通用科,兴趣导向就选热爱科。按需求选,才能既学得开心,又不耽误未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