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的跑道上, IGCSE(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常被家长视为“过渡段”,可事实上,它更像一座桥:桥这头连着初中基础,桥那头直接通向 A-Level、IB,甚至大学招生官的办公桌。今天,我们就用一篇长文把这座桥的长度、承重、入口和出口一次说清。
一、IGCSE 是什么?先给身份一个定义 IGCSE 由剑桥国际考试局(CAIE)最早推出,面向全球 14–16 岁学生,相当于中国初三到高一年级。它既是英国本土 GCSE 的“国际版”,也是目前全球 160 多个国家、5000 余所学校共同采用的中学课程。国内国际学校通常把它拆成一年制或两年制:一年制节奏快,适合基础扎实、英语好的学生;两年制节奏缓,给予体制内转轨生充分适应期。
-
两套评分体系并行 • CIE 版:A*、A、B、C、D、E、F、G、U 九级,A* 为最高,U 为不及格。 • Edexcel 版:9–1 数字等级,9 分最高,对标英国新 GCSE。
-
百分对照(以 CIE 为例) A* ≥ 90% A 70–89% B 60–69% C 50–59% D 42–49% E 35–41% F 25–34% G 10–24% U <10%
-
合格线 英国高中普遍要求至少 5 门 C/4 以上。IGCSE 只看最终大考,平时作业、课堂表现不计入总分,且允许重考,取最好成绩。
-
高阶课程的“地基” A-Level 或 IB 的物理 Unit 2 会默认学生已掌握 IGCSE 的“力与运动”;如果地基不稳,高二只能花双倍时间补课。
-
英国高中“敲门砖” 英国私校 Sixth Form 的 offer 通常写着:“5 门 C/4 以上可录取,热门科目需 B/6 以上。”换言之,IGCSE 分数直接决定能否拿到梦校入场券。
-
大学招生官的“早期档案” 牛津、剑桥、LSE 的官方说法是“只看 A-Level”,但在实际筛选中,招生官会把 IGCSE 8–10 门成绩拉成一条“趋势线”:一次性 8 个 A* 是“学霸认证”;如果 A-Level 预估 3A* 而 IGCSE 却一串 C,面试环节就会被追问“进步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