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CSE课程选科不是 “越多越好”,也不是 “跟风选热门”,而是要结合 “基础要求、兴趣方向、未来规划” 三者综合判断。以下 3 个原则,能帮你做出更科学的选择:
核心科目(英语、数学、科学)是基础,优先确保这些科目的学习质量,再考虑选修科目。比如,若英语基础较弱,可先集中精力攻克英语,选修科目选择 1-2 门自己擅长的(如中文、美术),避免因科目过多导致核心科目成绩下滑。
多数学生选择 6-7 门(3 门核心 + 3-4 门选修)即可满足后续课程衔接与大学申请需求 —— 一方面,这个数量能保证每门科目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避免 “贪多嚼不烂”;另一方面,也不会因科目过少导致学术背景单薄。
只有少数目标是顶尖名校(如牛津、剑桥、藤校)、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考虑选修 9-10 门,但前提是能保证多数科目拿到 A*(优秀等级),否则 “数量多但成绩差” 反而会影响申请。
IGCSE课程很多学生选选修课时会跟风选 “热门科目”(如经济、计算机),但忽略了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规划。比如:
- 若未来想申请医学专业,除了核心的 “三科学”,可额外选修生物(加深基础)、化学(巩固知识);
- 若想走商科方向,经济、商务研究是必选,再搭配数学(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 若想申请艺术院校,美术与设计、音乐是核心,可再选一门语言(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总之,IGCSE 选科的核心逻辑是 “以终为始”—— 先明确未来想走的方向,再结合自身兴趣和基础,选择能支撑目标的科目,而非单纯追求 “热门” 或 “数量”。
▶支持考试局:CIE、爱德思、AQA
▶开设班型:3-6人班,1v1
▶课程模式:线上/线下同步开课,课程可回放学习
▶授课语言:中英双语授课/纯英文授课均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