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体制内转轨国际课程的学生,往往会对 IGCSE 既期待又忐忑 —— 听说它难度不低,却又和国内考试的 “难” 截然不同。其实,IGCSE 并非 “洪水猛兽”,它有自己的学习逻辑,只要找对节奏,就能快速适应,甚至比国内课程更容易拿到理想成绩。
- 题型规范固定:考试范围严格围绕大纲,题型相对稳定,没有刁钻的偏题怪题,掌握知识点和答题技巧就能稳步提分;
- 侧重理解应用:不需要机械背诵大量内容,更看重对概念的理解和实际运用,适合善于思考的学生发挥;
- 多次考试机会:不同于国内 “一考定终身”,IGCSE 每年有多次考试,可选择准备充分时参考,大大降低心理压力。
难在学习模式的差异:体制内习惯的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的方式不再适用,需要主动探究、批判性思考,且语言障碍和学术表达要求也会带来初期挑战。
暑假是适应的黄金期,别完全放松。花 1-2 周时间预习核心课程(如数学、英语、科学),重点熟悉学科专业术语(比如生物的 “photosynthesis”、化学的 “chemical reaction”),不用深挖难题,只需了解基本概念和课程框架,让开学后能快速跟上节奏。
- 从 “被动听” 到 “主动问”:IGCSE 课堂鼓励提问和讨论,别怕说错,主动参与小组互动、向老师请教,才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 攻克学术英语:单独整理各学科的学术词汇表,同时学习学术写作规范(如议论文结构、引用格式),尽早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
- 合理选课不贪多:建议选择 IGCSE 5-8 门课程,兼顾必修(如英语、数学)和兴趣特长,结合未来 A-Level/IB 选课及职业方向,避免因科目过多精力分散;
- 善用学习资源:历年真题是 “宝藏工具”,定期练习能熟悉题型;此外,官方复习指南、免费在线课程等都能辅助学习,提升效率。
▶支持考试局:CIE、爱德思、AQA
▶开设班型:3-6人班,1v1
▶课程模式:线上/线下同步开课,课程可回放学习
▶授课语言:中英双语授课/纯英文授课均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