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转轨初期都会经历这样一段迷茫期,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国际课程比国内课程“简单”。事实上,IGCSE的难度并不低,只是它的“难”与我们所熟悉的模式截然不同。但换个角度看,IGCSE也有其“简单”的一面,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反而觉得比国内课程更易取得好成绩。
如何快速度过适应期,实现华丽转身?
根据过往学生的经验,以下几点建议能帮助你少走弯路,快速找到学习节奏。
01 提前准备,打好语言基础
对于体制内学生而言,最大的挑战往往是语言关。利用入学前的暑假,不要完全放松。建议提前预习IGCSE核心课程,重点不在于钻研多深,而在于熟悉各学科的专业术语。
例如,生物的“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经济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等等。当你能看懂这些高频词汇时,课堂听讲和阅读教材的障碍就会大大降低。可以从阅读各学科的英文版介绍、观看相关纪录片入手,为自己建立一个基础的“学科英语”词库。
02 转变学习方式,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探索”
在国内课堂上,我们习惯了跟随老师的节奏,记笔记、刷练习册。但在IGCSE的课堂里,你需要变得更加主动。
-
学会提问:课上不要害怕打断老师,大胆提出你的疑问。课堂讨论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
拓展阅读:不要局限于课本,老师推荐的参考书、相关的学术文章、新闻报道都可以成为你的学习资料。
-
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任何一个观点,都要习惯性地问自己“为什么?”“有没有其他可能性?”“证据是什么?”。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找到一个“标准答案”。
03 调整备考策略,从“题海战术”到“精准分析”
“刷题”在IGCSE备考中依然重要,但方法需要改变。关键不在于做的题量有多大,而在于“质量”。
-
研究真题:系统地做近5-10年的真题(Past Papers),目的是熟悉考试风格和题型分布。
-
分析评分标准:做完题后,一定要对照评分方案(Marking Scheme)进行批改和分析。弄清楚每个得分点是如何给出的,什么样的答案才能拿到高分。理解“Describe(描述)”、“Explain(解释)”、“Analyze(分析)”、“Evaluate(评估)”这类指令词(Command Words)之间的区别,它们直接决定了你的答题方向和深度。
从熟悉的教育体系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挑战与机遇并存。这段适应期或许会伴随着阵痛,但它也是一个让你跳出舒适区、重塑学习习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绝佳机会。只要调整好心态,用对方法,你不仅能顺利度过IGCSE的适应期,更能开启一个全新的、充满可能性的学习旅程。
▶支持考试局:CIE、爱德思、AQA
▶开设班型:3-6人班,1v1
▶课程模式:线上/线下同步开课,课程可回放学习
▶授课语言:中英双语授课/纯英文授课均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