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
IGCSE 新手备考时,总在 “踩坑”—— 要么盲目刷难题、要么死记硬背知识点,结果时间花了,成绩却没起色。其实冲刺 A* 不用 “走弯路”,关键是 “避开常见误区,按科学目标推进”。这份攻略帮你梳理各阶段 “不踩坑” 的学习目标,搭配新手也能轻松上手的实用技巧,让备考少走弯路,稳稳向 A* 冲刺!
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刚学
IGCSE 就想 “赶进度、学难题”,导致基础不牢,后续越学越吃力。这个阶段的核心是 “稳扎基础,不贪多”。
- 只学 “考纲内基础考点”:从 CAIE 官网下载考纲,优先掌握 “Knowledge” 和 “Understanding” 层级的内容(比如数学的 “有理数运算”、生物的 “细胞基本结构”),这些考点占卷面 60% 以上,是 “保底分”,超纲难题(如竞赛类题目)暂时不碰;
- 做到 “基础考点‘零模糊’”:每个基础知识点要能 “用自己的话解释”,比如被问 “什么是光合作用”,能答出 “植物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里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不依赖死记硬背的定义。
- 用 “5 分钟碎片时间记术语”:每天早中晚各花 5 分钟,记 3-5 个学科核心术语(比如物理的 “velocity(速度)”、化学的 “atom(原子)”),搭配 “简单图示”(如画原子结构示意图),比一次性背 20 个更易记住;
- 画 “基础知识点思维导图”:学完 1 个章节后,用 A4 纸画简易导图,比如数学 “方程” 章节,中心写 “方程”,分支只列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每个分支下写 “解法步骤(3 步以内)”,避免复杂排版,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基础期过后,很多同学开始 “疯狂刷真题”,但错题还是反复错 —— 问题不在 “刷得少”,而在 “没针对性”。这个阶段的核心是 “找漏洞、补短板”。
- 用 “1 套真题找薄弱点”:限时做 1 套近 3 年真题,统计 “各题型得分率”,比如数学 “几何证明题得分率 50%”、英语 “完形填空得分率 60%”,这些就是需要重点突破的 “薄弱题型”,优先攻克;
- 设定 “题型提分小目标”:比如 “几何证明题 2 周内正确率提至 75%”“完形填空 1 个月内减少 3 个错误”,目标要 “具体、可达成”,避免 “本月要提升数学” 这种模糊规划。
- 错题 “两步整理法”:第一步,只抄 “题干关键信息 + 错误答案”(不用抄完整题目,节省时间);第二步,写 “错误原因 + 正确思路(3 句话以内)”,比如 “几何证明题错因:没找对全等三角形条件,正确思路:先看已知边 / 角,再找公共边”;
- 每天 “20 分钟专项练”:针对薄弱题型,每天练 3-5 道题,比如练完形填空时,先看 “选项词性”(名词 / 动词 / 形容词),再结合 “上下文语境” 选答案,用 “简单方法” 降低难度,新手也能快速掌握。
冲刺阶段,知识点掌握已基本定型,很多同学栽在 “细节” 上 —— 比如漏写单位、拼写错误,这些 “小错” 恰恰是 A* 和 A 的差距。这个阶段的核心是 “抠细节、稳得分”。
- 理科 “抓单位和步骤”:比如物理计算题,必须写 “公式 + 代入数值 + 单位”(如 v=s/t=100m/20s=5m/s),哪怕结果对了,漏单位也会丢分,目标 “单位正确率 100%”;
- 文科 “抓拼写和格式”:英语作文避免 “常见拼写错误”(如 “environment” 别拼成 “enviroment”),历史答题用 “①②③” 分点,目标 “拼写错误每次不超过 2 个,分点清晰”。
- 做 “细节自查表”:按学科列 “易丢分细节”,比如数学列 “单位、符号(+/-)、公式书写”,每次做题后对照表格 “逐一检查”,比如做完计算题,先看 “有没有单位”,再看 “符号对不对”,新手也能养成习惯;
- 每周 “1 次全真模拟”:按考试时间刷真题(比如英语阅读 45 分钟),用 “答题卡规范书写”,模拟完后对照 “自查表” 找细节错误,比如 “这次漏写了 2 个单位,下次做题前先在草稿纸写‘单位’提醒自己”,逐步减少细节丢分。
IGCSE 冲刺 A* 不用 “走弯路”,关键是 “避开常见坑,按科学目标推进”。从基础期 “稳扎基础”,到强化期 “针对性提分”,再到冲刺期 “抓牢细节”,每个阶段找对方向,搭配简单实用的技巧,新手也能轻松上手。现在就按这份攻略开始,少踩坑、多提分,A* 其实没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