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重点初中年级前二十的李明,转学IGCSE后第一次物理考试只拿了D。这个在区里奥赛拿过奖的男孩,面对"设计太空殖民地能源系统"的考题时,手指在计算器上悬停了十分钟。
课程对比的残酷真相:
国内物理:背公式→套题型→算结果
IGCSE物理:分析特斯拉线圈原理→论证电磁污染→设计实验方案
北京某国际学校学生吐槽:"在这里得A的条件是能对着校长侃半小时量子力学"
更刺激的是评分规则。国内59分叫挂科, IGCSE 的C等级(55-64分)却是很多大学预科的入场券。这种评分逻辑的差异,让习惯"一分干掉千人"的学霸们集体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