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就不该让娃学 A-level,现在想申请美国,被很多人说鸡肋!哎!”
下面给大家梳理AP、IB、A-Level这三个国际课程,对它们依旧一头雾水的学生和家长可以先做一个简单了解。

A-level课程的全称是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是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也是英国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目前A-level是国内国际化学校开设最多的课程,每年有数百万学生参加由这些考试局组织的统一考试。
A-level课程难度中等,且与国内高考内容相比,具有很大相似性,比较容易上手。另外A-level课程对偏科学生友好,偏科的学生也有机会获得好成绩,进入名校。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 ,简称IB课程,主要指IB高中文凭课程(IBDP),针对16-19岁的高中生,学制为两年。
IB课程含金量大,但难度也最大,不光课程科目多,而且文理科目都是必修,适合综合能力特别强、或者是成绩平平没有突出科目但是想要挑战自己的学生。
AP课程,全称为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主办的,旨在为高中生提供具有大学水平的课程。这些课程分为7大类,包括艺术类、英语类、历史与社会科学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世界语言与文学类以及顶石文凭项目类。
AP课程难度低于IB,高于A-level课程,理论知识难度相对较大。如果想为大学申请加分最好学习4门左右的AP课程,而且成绩必须要足够高才可以,理科的物理、化学、微积分很多学生都能达到5分,竞争压力非常大。
由于这几大国际课程存在一定差异,许多家长和学生非常关心,选择哪种课程对升学更有利?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建议学生在选择高中之前,就要充分了解高中开设的课程体系,并仔细思考自己希望就读的大学国别。
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希望去英国或者其他英联邦国家就读,A-Level和IB会是更好的选择,这些国家大学的招生官对A-Level和IB的熟悉度要远超AP。而如果学生明确希望就读美国大学,则无论是选择AP、IB还是A-Level,对于申请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A-Level学生申请美国大学,偏科是大忌!
我们知道,A-Level课程的特色就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换言之,A-Level课程支持学生偏科。
例如,一个A-Level学生选择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门课程,这对于申请英国大学的特定理科专业非常适合,但对于强调全面发展的美国大学来说,这样的课程选择却是犯了大忌。
这与英美两国大学教育理念的不同有关,英国大学本科实行专识教育,专业指向性强;美国大学本科实行通识教育,倡导培养综合能力。因此,如果A-Level学生想要申请美国大学的话,请千万注意,选课的时候不要偏科。
招生官眼中,“有竞争力”的成绩单长啥样?招生官是如何通过审核成绩单来评判学生的呢?
他们最关注的以下两个方面:
学生是否在高中阶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生是否在本校提供的课程范围内,选择了最具挑战性的课程?
绝大多数正规高中在出具成绩单的同时,都会同时向大学提供一份关于学校课程的简介说明,招生官正是通过这两份资料来评判一个学生的选课难度,从而看出一个学生学术潜力的高低。也就是说招生官会把学生放在他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境中进行评审。
因此,学生应该尽量挑战自我,选择自己学校提供的难度较大的课程。当然,学生挑战自我的前提是,能够确保较高的分数。
虽然不同课程体系、不同学校,其评分尺度都会有所不同,但经验丰富的招生官完全有能力通过成绩单判断学生学术潜力高低。
有竞争力成绩单=课程难度高+课程分数高
这是一件多么矛盾的事情!简单的课程,自然花的时间少,容易拿高分;难度高的课程,花大量的时间、精力也未必有好的成绩。如何在选课难度和分数这对矛盾体之间寻求平衡,这也就非常考验学生和他的升学指导/顾问的能力了。

虽然选课建议通常是因人而异的,但这三条选课原则是所有学生应该牢记的。
▷第一条原则:切忌半途而废。
例如,一个学生从9年级开始选择将西班牙语作为外语学习,那么招生官会期待他9-12年级都在坚持学习西班牙语。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有的学生会感觉西班牙语的学习越来越难。如果他为了保持高GPA,在12年级放弃了继续学习西班牙语,或是选择学习另一门外语的入门级,这就是选课大忌。这种不敢迎难而上的行为,可能直接导致他被一些顶级大学拒绝。
▷第二条原则:五大核心课程领域不可偏废。
所谓五大核心课程领域,指的是美国大学要求学生的高中课程涵盖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英语、外语这五个学科领域。

选择IB课程的学生基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因为IB规则本身就是要求学生在不同领域选课,可以自动满足这条原则。但是学AP和A-Level的学生,由于这两大课程的相对灵活性,则需要在选课时特别注意,不要因为自己特别不喜欢或不擅长某个领域,而放弃该领域课程的学习。
▷第三条原则:选课需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选课的时候应该主要基于自己的学术兴趣?还是未来的专业选择?还是为了获得漂亮的分数?最理想的情况,自然是学生目前的学术兴趣、擅长的学科、以及未来的专业选择三者统一。但当三者并不一致的时候,建议这样做:
首先,保证五大核心课程领域不偏废。
毕竟高中阶段的学生,学术兴趣可能发生变化。原本兴趣淡薄的领域,可能因为接触了新的知识而兴趣陡增;而原来能力较弱的领域,也可能通过学习而得到提升。
在保证不偏科的前提下,重点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
比如理科特别强的学生,完全可以考虑在11、12年级选择两门理科课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更高的GPA。
如果对未来专业有明确的想法,则要围绕专业提前做好高中课程规划。
例如,想学工科的学生,在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都应尽量选择难度最高的课程;想学商科的学生,要展示较强数学能力,至少需要微积分;想学艺术、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应该选择艺术类课程,并准备好艺术作品集;想学新闻、传播学、政治科学等需较强写作背景的文科类专业,国际生需要展示非常强的英语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因此要勇于挑战那些对写作要求较高的英语/人文社科课程。

▲AP课程有几十门可供选择,基本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对未来想学的专业越明确,就越容易针对性地选择高中课程,去满足特定专业的要求。当然,对于十六七岁的高中生,要确定大学专业方向并不容易。学生可以通过兴趣能力评估工具、寻找不同行业的最新研究趋势以及和升学指导/顾问的不断探讨来定位自己的专业方向。
更多AP、IB、A-LEVEL考试真题/资料
扫码添加老师微信
回复【AP、IB、A-LEVEL考试】立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