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到 2025,关于“ 上海三公学校不香了”的讨论此起彼伏。我们溯源官方公示的每一条名单,把五年数字连成一条时间轴,发现事实与家长体感并不完全同步。
-
招生名额在悄悄放大 • 上实五年内的录取人数从 100 人稳步提升到 140 人,增幅 40%。 • 上外附中 2021 年只录 160 人,2025 年已增至 360 人(含东校),规模翻倍。 • 浦外从 320 人扩至 430 人,增幅 34%。 结论:名额扩容稀释了“绝对稀缺性”,但并未带来“热度下滑”。
-
录取率呈现“√”型走势 2021 年堪称“地狱模式”:上实 10%,上外 8%,浦外 21%。 2022 年起整体回暖:上实 17.5%,上外 16.6%,浦外 27%。 2023 年达到近五年峰值:上实 20%,上外 36%,浦外 27%。 2024—2025 年小幅回落但仍高于 2021:上实 11.7%,上外 20%,浦外 25%。 结论:录取率并未一路走低,而是在 2021 触底后进入“平台震荡”。
-
上海三公学校面单收紧是体感“降温”的主因 2021 年三校合计发放面单 4500 张左右,录取仅 580 人,陪跑比例 87%。 2025 年三校合计面单 4700 张,录取却达 930 人,陪跑比例降至 80%。 学校主动压缩面单、提高“面试命中率”,使得陪跑家庭显著减少,但竞争门槛实则抬升。
-
家长为何仍觉得“降温” • 理科难度升级:机考时长缩短、题量增加,数论与组合板块权重提高,直接把准备不足的考生挡在门外。 • 履历水涨船高:手握 AMC8 全球前 1% + 小托福 850+ 的申请者比例,2021 年仅 12%,2025 年已逼近 40%;叠加科创市奖、区优秀少先队员等标签,竞争维度被拉长。
-
未来预判 扩招空间已接近天花板,而“硬核履历池”仍在膨胀。录取率大概率维持 10%—25% 区间,但“有效竞争者”会越来越集中于 TOP10% 的尖子生。 对于家长而言,真正该关心的是:如何在名额增量见顶之前,把孩子的综合竞争力提前一年甚至两年布局到位。
犀牛深耕上海上海三公学校备考领域,独创"竞赛+语言+科创"三维培养体系,助力学员在斩获名校offer的同时实现思维能力的跃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