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届 上海小升初的战鼓已经敲响,不少家长刚入门就慌了:什么时候准备 三公简历?哪些节点要关注政策?杯赛、面谈该怎么安排?别乱跟风刷题、盲目焦虑!犀牛为 26 届家长整理了 全年三公备考时间轴,从规划到上岸的每一步都标得清清楚楚,跟着走,备考更高效,上岸更有底气!
这个阶段的核心是 “攒基础、辨方向”,不用急着冲刺,重点做好 2 件事:
- 梳理孩子核心能力,针对性补短板
先对照上海小升初 “热门校偏好”,摸清孩子的优势与不足:数学侧重计算准确性和思维拓展(如应用题、几何基础),语文关注阅读理解和作文素材积累,英语强化词汇量和口语表达。犀牛会为每个孩子定制 “能力测评报告”,标注需重点突破的模块,比如 “数学应用题解题步骤不规范”“语文作文结构松散”,避免盲目报班刷题。
- 关注政策动态,明确目标校范围
9-10 月是上海各区 “小升初政策吹风期”,家长要重点关注 3 类信息:目标区的 “公民同招” 细则、热门民办校的 “面谈侧重点”(如是否看重杯赛证书、综合素质)、公办校的 “学区划分预警”。犀牛会定期整理 “政策解读手册”,标注关键时间节点和隐藏信息,比如 “某区民办校 25 届面谈增加了体育测试环节”,帮你提前避开政策盲区。
这是小升初备考的 “黄金 3 个月”,政策、简历、杯赛集中发力,每一步都不能错:
- 1 月:完成简历初稿,突出孩子亮点
简历不用追求 “厚”,但要 “精”。重点包含 4 部分:基本信息(简洁明了)、校内成绩(4-5 年级成绩单、三好学生等荣誉)、课外能力(杯赛证书、兴趣特长证明,如数学思维杯赛、英语等级考试)、综合素质(志愿者经历、科创作品等)。犀牛会提供 “简历模板 + 优化建议”,比如 “用数据替代笼统描述,将‘数学成绩好’改为‘4 年级数学期末考 98 分,获区数学思维竞赛三等奖’”,让简历更抓眼球。
- 2-3 月:冲刺杯赛 + 模拟面谈,提升竞争力
上海小升初部分热门校会参考 “杯赛成绩”(如数学思维类、英语能力类),2-3 月是不少杯赛的 “冲刺期”,家长要帮孩子针对性刷题,强化解题技巧;同时,3 月开始部分机构会组织 “模拟面谈”,犀牛会还原民办校面谈场景(小组讨论、学科问答、综合素质考察),帮孩子适应 “多人面谈压力”,比如 “如何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不会的题该怎么应对”。
- 3 月底:确认目标校,制定 “保底 + 冲刺” 方案
结合孩子能力和政策变化,最终确定 “1-2 所冲刺校 + 1 所保底校”:冲刺校可选择略高于孩子当前水平的热门校,保底校确保 “即使面谈失利,也能进入满意的学校”。犀牛会根据往年录取数据,帮你分析 “目标校的录取概率”,比如 “孩子当前成绩冲刺某民办校录取概率约 60%,建议补充 XX 杯赛证书提升竞争力”。
这个阶段是 “政策密集发布期”,家长要重点盯紧官方通知,避免错过关键步骤:
- 4 月:关注 “小升初报名启动”,完成线上登记
上海教育部门会在 4 月发布 “小升初报名通知”,家长需在指定时间登录 “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完成 “信息登记” 和 “志愿填报”(公办校按学区填报,民办校可填报 1-2 个志愿)。犀牛会提前提醒 “报名流程和注意事项”,比如 “信息登记时需准备的材料(户口本、房产证等)”“志愿填报后不可修改,需谨慎确认”。
- 5 月:民办校面谈 + 公办校验证,全力应对
5 月是 “面谈月”,民办校会组织线下 / 线上面谈,家长要提前帮孩子准备 “面谈礼仪”(着装整洁、礼貌回应)和 “常见问题应答”(如 “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平时喜欢读什么书”);同时,公办校会进行 “材料验证”,需携带孩子的成绩单、户口本等材料,确保信息真实无误。犀牛会提供 “面谈真题汇编” 和 “材料清单”,帮你提前做好准备,避免现场手忙脚乱。
这个阶段的核心是 “等结果、做衔接”,让孩子平稳过渡到初中:
- 6 月:查询录取结果,处理 “补录” 情况
6 月中旬会公布民办校面谈结果,家长需登录报名系统查询;若未被民办校录取,会自动进入公办校 “划片录取” 流程,6 月底公布公办校录取结果。如果公办校学位紧张,可能会有 “补录”,犀牛会及时同步 “补录信息”,帮你抓住最后机会。
- 7 月:做好 “小初衔接”,提前适应初中节奏
录取确认后,不用急着提前学初中知识,重点做好 “习惯衔接”:帮孩子调整作息(适应初中更早的上课时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如每天规划 30 分钟自主阅读)、预习初中 “基础知识点”(如数学的有理数、语文的文言文基础)。犀牛会提供 “小初衔接资料包”,包含 “预习清单” 和 “习惯培养指南”,让孩子轻松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