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届 上海小升初家长是不是总怕:错过报名时间、漏准备关键材料、不知道哪阶段该做什么?别再到处翻攻略、记零散笔记了!这份 26 届上海小升初备考时间轴,把全年关键节点、必做事项都整理好了,简单好懂、直接能用,现在存起来,从准备到上岸都能派上用场,帮你少走弯路!
一、2024 年 9-12 月:“打底期”—— 做 2 件事,为上岸打基础
这个阶段不用慌,重点做 “不费时间但很重要” 的事,时间轴帮你抓重点:
- 速做 “孩子能力摸底”,知道 “补什么”
不用报昂贵测评课,花 3 个周末就能搞定:数学找 4-5 年级课本里的 “应用题、几何题” 各 5 道,语文考 “古诗默写 + 短篇阅读”,英语让孩子 “读一段课文 + 简单口语回答”(比如 “最喜欢的科目”)。把错题和不会的知识点记在手机备忘录里,比如 “数学:行程问题不会;语文:阅读不会概括中心”,后续补弱就盯着这些点,不盲目刷题。
速存理由:现在摸底,能提前 3-4 个月补短板,比明年冲刺时手忙脚乱强太多。
- 速记 “政策关键节点”,避免 “错过信息”
不用每天刷教育公众号,把这 3 个时间点记在日历上:①10 月:查目标区 “公办校学区划分预警”(比如是否学位紧张);②11 月:关注 “杯赛报名时间”(如数学思维杯赛、英语 KET);③12 月:收集 “目标校往年录取数据”(如面谈通过率、看重的能力)。到点提醒自己查,不被无关信息干扰。
速存理由:政策节点错一个,可能影响后续准备,提前记好更安心。
二、2025 年 1-3 月:“冲刺期”—— 抓 3 件事,提升上岸概率
这个阶段是 “提分黄金期”,时间轴帮你聚焦 “能加分的事”,不做无用功:
- 速改 “精简版简历”,1 页纸就够
别写 2-3 页的 “流水账”,重点放 3 类信息:①成绩:4-5 年级期末考分数、三好学生等;②特长:杯赛证书(只放含金量高的,如数学思维赛、英语证书)、兴趣证明(如绘画考级、乐器);③亮点:用数据说话,比如 “数学思维赛获区三等奖”“英文阅读量 50 本”。用犀牛提供的 “1 页简历模板”,1 天就能改好,避免反复修改浪费时间。
速存理由:1-2 月很多学校开始收简历,早改好早投递,抢占先机。
- 速练 “高频面谈题”,每天 20 分钟
不用刷几百道题,重点练 “民办校 / 公办特色校常考的 3 类题”:①自我介绍(1 分钟,突出优势);②学科问答(如 “数学:怎么算三角形面积?语文:最喜欢的一本书”);③观点表达(如 “怎么和同学友好相处”)。让孩子每天练 1 道,家长用手机录视频,指出 “语速太快”“没说清优势” 等问题,针对性改进。
速存理由:3-4 月开始面谈,现在练能形成 “条件反射”,考场不紧张。
- 速定 “1 冲 1 保” 目标校,不纠结
别选 3-4 所学校 “广撒网”,根据孩子能力和往年数据,定 “1 所冲刺校 + 1 所保底校”:冲刺校比孩子当前水平高一点(录取概率 40%-50%),保底校确保 “即使面谈失利也能上”(录取概率 80% 以上)。比如 “孩子数学好,冲刺侧重理科的民办校 A;保底对口的公办校 B”,定好后就专注准备,不反复换校。
速存理由:目标越明确,备考越有方向,上岸概率更高。
三、2025 年 4-5 月:“关键期”—— 盯 2 件事,不踩上岸 “坑”
这个阶段政策密集,时间轴帮你 “按步走”,避免因失误错过机会:
- 速填 “报名信息”,核对 3 遍再提交
4 月报名时,别匆忙填完就提交,按 “3 步核对法” 来:①自己填完后,对照户口本、房产证,查 “户籍地址、房产地址” 是否一致;②让家人再看 1 遍,查 “志愿学校名称、联系电话” 有没有错;③看 “报名常见错误案例”(犀牛整理版),比如 “民办校志愿填成‘走读’却想上‘住宿’”,避开这些坑。
速存理由:报名信息错了改不了,核对 3 遍能减少 90% 的失误。
- 速备 “验证 / 面谈材料”,分类打包
5 月公办校验证、民办校面谈前,把材料按 “类别” 装在透明文件袋里:①身份类:户口本、孩子身份证复印件(贴好标签);②成绩类:4-5 年级成绩单(盖公章)、三好学生证书;③特长类:杯赛证书、兴趣证明。提前 1 周准备好,别到现场才找,慌慌张张容易漏带。
速存理由:材料不全可能影响验证 / 面谈,提前打包更稳妥。
四、2025 年 6-7 月:“收尾期”—— 做 2 件事,顺利衔接上岸
等结果时别焦虑,时间轴帮你 “填充实等待期”,为初中做准备:
- 速查 “录取结果”,备好 “备选方案”
6 月查结果时,提前想好 “2 种情况”:①录取了:7 月开始准备小初衔接;②没录取:立刻联系区教育局,问 “公办补录” 或 “民办补录” 信息,材料提前复印好,随时能交。不慌不忙应对,避免 “没录上就乱了阵脚”。
速存理由:补录机会有限,提前准备能抓住最后上岸可能。
- 速做 “小初衔接”,每天 30 分钟就行
不用让孩子 “天天学初中知识”,重点练 “3 个习惯”:①计算速度:每天 10 分钟练初中数学 “有理数加减”;②阅读能力:10 分钟读初中语文短文;③自主规划:10 分钟让孩子列 “每日学习清单”。用犀牛 “21 天衔接清单”,轻松过渡,上初中不费劲。
速存理由:衔接做好了,孩子初中能快速适应,不用怕跟不上。
最后:这份时间轴,上岸前都能用得上!
26 届 上海小升初备考,最怕 “记不住、漏关键、没方向”。这份时间轴把全年事拆成 “简单好做的小步骤”,现在存起来,不管是现在摸底、明年冲刺,还是报名面谈,都能翻出来看,帮你少走很多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