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想帮孩子备战上海 三公,却总觉得 “规划太抽象,不知道每天 / 每周该做什么”。这份规划完全从家长视角出发,把备考拆成 “每周可落地的小任务”,不用占用太多时间,跟着做就能稳步推进,家长不迷茫、孩子不压力!
一、先明确:家长的 “3 个核心角色”,不做 “甩手掌柜” 也不 “过度干预”
备战 三公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家长要做好这 3 个角色,才能帮孩子高效备考:
- 1. 时间规划者:帮孩子定 “固定学习时段”,不打乱日常
每天固定 1 小时备考时间(如晚 7:00-8:00),不占用孩子作业、休息时间;每周留 1 小时 “弹性调整”(如某天真没时间,可压缩到 40 分钟,但不中断)。
- 2. 互动陪伴者:陪孩子练 “开口类任务”,不只是 “催着学”
英语听说、语文表达需要互动,家长要参与其中(如陪孩子练英语对话、听孩子讲数学思路),不只是让孩子独自刷题。
- 3. 材料整理者:提前准备 “初审材料”,不临时慌神
从 5 年级上学期开始,陆续整理成长手册、奖项证书,避免到了报名季手忙脚乱找资料。
二、每周固定安排:家长可落地的 “1 小时 / 天” 任务表,清晰不混乱
每周 5 天备考,每天 1 小时,家长按这个节奏陪孩子做,轻松无压力:
① 15 分钟听力:家长播放《牛津树》音频或英语动画片段,孩子听完后,家长用中文问 “听到了什么”(如 “故事里有谁”),引导孩子复述;
② 25 分钟口语:家长和孩子练 “日常对话”(如家长说 “今天吃了什么”,孩子用英语说 “I ate rice and fish”),不会的单词家长帮着查,不批评发音;
③ 20 分钟阅读:家长和孩子一起读英语绘本(如《Brown Bear》),家长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重点培养语感。
① 25 分钟数学:家长找 1-2 道逻辑题(如数字规律 “2,4,8,16,?”、图形找不同),孩子做完后,家长问 “你是怎么想的”,鼓励孩子说清思路;
② 35 分钟语文:家长给孩子一个简单话题(如 “我的好朋友”),孩子说 3-4 句话,家长帮着补充细节(如 “可以说说你们一起玩了什么”),练表达流畅度。
① 30 分钟综合:家长和孩子玩 “小组合作游戏”(如一起搭积木、分工拼拼图),引导孩子说 “我们分工吧”“你这里需要帮忙吗”,练合作意识;
② 30 分钟材料:家长整理孩子本周的作业、小测试卷,若有 “优” 的试卷,单独放好(后续可附在材料里);若有错题,帮孩子简单分析原因(如 “这道题是没看清规律”)。
三、阶段性重点:家长需额外关注的 “月度任务”,不遗漏关键节点
除了每周固定安排,家长还要按阶段完成这些重点任务,确保备考不跑偏:
家长和孩子一起了解上外附中、上实、浦外的特点(如上外重英语、上实重逻辑),确定 1 所核心目标校,后续英语 / 数学的练习侧重按目标校调整(如冲上外就多练英语)。
家长整理孩子 4 年级的成长手册,检查是否有 “良”,若有,和孩子一起写 1 句 “改进说明”(如 “数学良后,每天练 5 道题,下次考了优”);整理已有的奖项证书,缺学科类奖项的,可考虑报名 1 个(如 “英语之星”)。
家长找目标校往年回忆真题,每周和孩子做 1 次 “模拟测评”(限时 30 分钟),比如模拟上外附中的英语面谈、上实的逻辑题测试;完善材料,按 “成长手册→奖项证书→个人陈述” 的顺序整理,避免杂乱。
- 5 年级下学期 4 月:关注招生动态 + 心态调整
家长每天查看目标校官网 / 公众号,及时获取招生简章;和孩子聊天时,说 “我们认真准备了,正常发挥就好”,不强调 “必须考上”,避免孩子焦虑。
四、家长避坑:这 3 件事别做,否则帮倒忙
- 1. 别 “替孩子做”:材料让孩子一起整理(如让孩子选想放的奖项),模拟测评让孩子主动说思路,不家长代劳;
- 2. 别 “过度比较”:不拿孩子和 “别人家备考的孩子” 比,按自己的节奏推进,避免孩子自卑;
- 3. 别 “占用休息时间”:每天 1 小时足够,不牺牲孩子的玩耍、阅读时间,保持学习兴趣更重要。
总结:家长备战的核心 ——“细节落地,陪伴不施压”
不用搞复杂的计划,每天陪孩子 1 小时,每周按节奏推进,每月完成重点任务,家长清晰、孩子轻松,备考才能高效。记住:家长的稳定节奏,是孩子备考的最大底气!
如果需要《上海 三公家长每周任务表(可打印)+ 目标校真题》,私信回复 “三公家长”,帮你直接获取可落地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