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四月,上海的小升初战场悄然打响。而在众多家长心中,有三所学校始终占据着“梦中情校”的位置——它们就是被无数家庭称为 上海三公学校 的上实、上外附中、浦外。
什么是“三公”?为什么这么抢手?
所谓“三公”,指的是三所面向全市招生的优质公办学校:
- 上海实验学校(上实):以超常教育著称,注重创新思维与综合素养;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上外附中):外语类顶尖名校,保送清北复交人数常年领先;

- 浦东外国语学校(浦外):同样以外语见长,兼具国际化视野和体制内升学优势。

它们的共同点是: ✅ 全市招生,不看学区房 ✅ 公办收费,性价比极高 ✅ 升学成果斐然
更重要的是,报考“三公”不影响民办摇号或公办对口,属于“额外机会”,自然吸引了超过2万名学生报名,而最终录取率不足3%。
哪些特质的孩子更适合 上海三公学校 ?
并不是所有优秀的孩子都适合走这条路。我们需要先明确:“三公”选拔的是综合素质突出、学习能力强、具备发展潜力的学生。
比如:
- 上实偏爱数理逻辑强、有探究精神的孩子,近年来增设数学班和信息学奥赛班,理科权重明显提升;
- 上外附中和浦外则对外语能力要求极高,小托福850分几乎成了“隐形门槛”,同时重视科创项目经历;
- 所有学校都越来越关注孩子的跨学科应用能力,例如用英语讲科技话题、通过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等。
换句话说,“三公”不再只看分数,而是寻找那些能思考、会表达、有特长的全面型人才。
从小培养,才是通往 上海三公学校 的正确打开方式
很多家长误以为“三公”靠突击就行,其实不然。从近年录取数据来看,拥有AMC8竞赛成绩、小托福证书、科创奖项的孩子占比超过70%。这些都不是短期可以速成的。
我们建议从三个维度提前布局:
✅ 英语:语言能力要“早积累”
从低年级开始进行分级阅读,积累词汇量至3000+;三年级前完成KET,四年级冲刺PET,五年级争取小托福850+。每天听英文动画、读原版绘本,营造沉浸式环境。
✅ 数学:思维训练要“重过程”
一二年级可通过袋鼠数学、SASMO等趣味竞赛激发兴趣;三四年级系统学习AMC8内容,目标五年级拿到15分以上,冲刺20+甚至前1%。
✅ 综合素质:经历要“有亮点”
参加蓝桥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权威赛事,积累项目经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古诗文比赛,丰富简历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