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全部标化成绩可选之后,不时有家长来询问这个问题:既然不要求标化成绩,那么招生官靠什么来筛选学生?他们怎么知道自己筛选的学生是符合自己的呢?
美国大学录取有别于国内的高考,标化成绩只是美国大学录取要素之一,MIT的招生官Matt McGann说:“拥有SAT 1600分的学生并不比1400分的学生优秀多少,SAT成绩只是辅助招生官招生的一个工具”,并不是录取标准。那么不提交标化成绩,哪些因素还会在录取中占有很大权重呢?
一、学术水平。
最直接体现就是GPA。在今年的美国大学录取政策调整中,大多数学校都强调“没有学生会因为这次疫情的爆发而处于不利地位”,但是大家要注意三个细节:
1、如果申请者因为疫情出现学习障碍,招生官会通过排除障碍后来评估你的学术能力。什么障碍?怎么排除?需要你在申请材料中体现到你遇到的障碍,招生官才能进行判断,这个在COMMON补充文书里给了学生陈述的机会一定要珍惜。
2、招生官还会把疫情前的成绩和疫情后的成绩区别对待。成绩不理想没有关系,招生官要通过成绩背后判断你的学习能力。申请者们尤其要注意申请材料的前后一致,不能这里编故事,在另外一部分是另外一个版本。
3、课程综合考察。招生官不仅仅看成绩表面,这方面有个别学校有暗箱操作空间,招生官不但要看学生获得的成绩,还要看课程设置与难度,以及学术资源和其他申请材料所体现的相关内容。
二、学生背景
所谓学生背景就是来自哪个高中。美国大学通常会选择自己多年招生生源较好的学校,尤其是在一些因素无法判断的情况下。比如北实验,南外等都是美国大学比较青睐的学校生源地。当然近年也有向二线城市重点学校倾斜的趋势。今年来自这些重点学校,又刷不出标化高分的同学,应该是疫情的最大受益者了。
三、文书
文书恐怕是今年申请者的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SAT君已经不止一次强调了。记得有位招生官曾说过:看一只青蛙并不能看不出他会跳多远。因此要通过生动的文书展示给招生官:美国大学更在乎你是谁,你能做什么,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你兴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