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分数并不是美国大学的唯一录取标准,即便你考了满分也不能保证学校百分百会录取你。
举个例子:有位同学的ACT考了35,他爸妈希望他再考一次,争取拿个满分成绩申请心仪的大学,一定可以万无一失!
可是谁说满分一定就会万无一失?
事实上ACT 35分和36分的差别很小很小。即使你是一个满分考生,如果另外一个同学的GPA、实习经历、课外活动等优于你或者比你更对招生官胃口,你一样可能被刷掉。
其次刷分也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越刷越高”。
有的同学裸考、临考前才抱佛脚……这种状态下的二刷三刷,还不如不刷;
还有些同学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想冲击更高分,但与此同时还有学校课业、实习、科研等事项同步进行分身乏术。这时候就需要权衡一下,是稍微高一点的分数重要,还是把其他方面完善好更加重要。
如果为了一两分之差,而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却遗漏了录取过程中其他必要元素,这才是最不划算的。所以千万别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确实不得不刷。
完全不刷分当然太绝对了,毕竟有很多考生因为第一次考不懂、太紧张、看错题等小失误导致没考好,这种情况自然要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通过努力实现考试成绩的稳步增长,当然是值得肯定的,美国大学也希望看到你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尤其是每次的成绩都比之前高一点。
尽管分数不是美国大学的唯一录取标准,但“分数”确实是录取标准之一。超高分数不一定被录取,但分数太低一定不会被录取。
比如如果你托福从102刷到了105,别看只有3分,单就托福而言参考美国大学公布的录取平均分,全美Top 30基本都是105-110+,只差3分却进入了学校的录取分数区间,说明录取几率大了许多,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然要刷。
说了这么多,你get到刷分的意义了吗?
美国大学的录取标准不是唯分数论,有时候没必要死抠那1分,将精力放在其他“影响因子”上或许更能“物尽其用”。
但有的时候连0.1分都是那么重要。申请不同档次的学校,GPA 2.9与3.0,托福97与100,SAT 1480和1500……录取的希望很可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留学申请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家争的是分,夺的是秒。
如果你没必要再刷分,何不用剩下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给招生官一个全面、充实、个性的印象;
但是如果你的情况应该继续拼一把,当然不能瞻前顾后,要尽早考出一个满意的分数提交申请!
对于申请美本的同学们来说,最重要的几个分数,莫过于GPA、托福、SAT。
GPA是高中三年持续努力的结果,没有“刷分”可言;
托福代表的是最基础的语言能力,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不是太大的难题,尤其是身处英语环境的美高学生。
而号称“美国高考”的SAT分数,不仅能最大程度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够通过科学的练习得到明显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