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在 KET 备考路上,总被听力和阅读这块 “绊脚石” 拦住脚步:要么听力跟不上节奏,要么阅读耗时太久,成绩始终在原地踏步。其实,只要用对技巧,就能轻松踢开这块 “绊脚石”,让考试之路更顺畅。下面这 6 个实用方法,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练起来。 
一、KET听力:用 “关键词前置法”,提前抓住核心
听力材料里的关键信息,往往藏在句子的前半部分。比如 “Next Monday, we’ll have a test.” 核心信息 “Next Monday” 和 “test” 在前半段;“The library, which is on Green Street, opens at 9 am.” 重点 “library”“Green Street”“9 am” 也靠前。教孩子在听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句子开头的 10 秒内,快速捕捉人名、时间、地点等关键词,就算后面内容没听清,也能抓住大半得分点,避免被冗长的后半句带偏。
二、KET听力:“干扰项排除法”,不被错误信息误导
听力选项里总有 1-2 个干扰项,看似和原文相关,实则有细微差别。比如原文说 “Alice likes apples and bananas”,选项里可能出现 “Alice only likes apples”(“only” 就是陷阱)。让孩子听的时候,一旦听到选项里有和原文不符的词(如 “only”“never”“all”),就立刻排除这个选项。通过对比排除,剩下的选项大概率就是正确答案,能有效减少被干扰的概率。
三、阅读:“段落首尾句定位法”,快速找答案
阅读文章的段落首尾句,往往是主旨或关键信息的集中地。比如讲 “环保” 的段落,首句可能是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s important”,尾句可能是 “We should do our part to save the earth”。让孩子做题时,先看题干问的是什么,再去对应段落的首尾句里找相关内容。比如问 “作者对环保的态度”,直接看首尾句就能找到答案,不用逐字逐句通读,节省大量时间。
四、阅读:“同义替换对照表”,破解词汇障碍
阅读题的答案,常把原文词汇换成同义词。比如原文说 “very big”,选项用 “large”;原文说 “go quickly”,选项用 “hurry”。家长可以帮孩子整理一份 “同义替换对照表”,把练习中遇到的替换词记下来(如 “happy=glad”“buy=purchase”),每天花 5 分钟复习。孩子熟悉这些替换后,看到选项就能立刻和原文对应起来,再也不会因为 “词不认识” 而卡壳。
五、听力阅读通用:“限时分组练习法”,提升解题速度
很多孩子栽在 “时间不够” 上,用 “分组限时法” 能有效解决。比如把听力题分成 3 组,每组 5 题,规定每组在 5 分钟内完成;阅读分成 2 组,每组 3 篇,每组在 15 分钟内做完。刚开始孩子可能不适应,练 2-3 次后,就能逐渐掌握节奏,做题速度会明显提升。考试时再也不会因为 “做不完” 而丢分,轻松踢开时间这块 “绊脚石”。
六、听力阅读通用:“错题场景归类法”,针对性补漏
把错题按 “场景” 分类,比如听力里的 “购物场景错题”“校园场景错题”,阅读里的 “故事类错题”“说明类错题”。然后集中分析同一类场景的错题,会发现共性问题:比如 “购物场景” 总错 “价格计算”,“说明类阅读” 总错 “细节理解”。针对共性问题专项练习 —— 价格计算弱就多练数字听力,细节理解差就专攻定位关键词,能精准补上薄弱环节,避免在同一类场景反复摔跤。
听力和阅读这块 “绊脚石”,看似顽固,其实只要找对技巧,就能轻松踢开。这 6 个方法简单易操作,家长可以从今天开始,陪孩子每天练一组,坚持 2-3 周,就能明显感觉到孩子做题更顺了,成绩也会稳步提升。别让 “绊脚石” 挡住孩子的进步,赶紧行动起来吧!
|